1. 大小乘表面相違,究竟目的完全一致:
「聲聞為了自利,是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個對;大乘為了利他,不可以。表面上面儘管是相違背,究竟的目的還是完全一致。你了解了這個,那整個的問題都解決了,沒有什麼諍論。」這裡邊說究竟的目的就是成佛。
2. 局部的視野會阻礙溝通:
「很多人都在局部上看自己,然後在我的局部看你的局部的時候就覺得:應該我的比你的重要,至少我的跟你一樣重要吧!所以他會覺得我們是均等的,我不太需要替你著想,你也可以理解我,所以他就不需要太多的溝通。但實際上分局部太多,一定要有個人站在這個高地,仔細地看一看,然後大軍才能前行。」
3. 對境忘失共同目的,須人提醒產生認同:
*「共同的目的性很奇怪地會讓人們的內心發生連結,心會連在一起,會讓人們心裡達成一種認同感,然後消除一種敵意。」
* 了解了這個,如果對境忘了,問題不能解決,所以要有個人提醒目的性。「他知道這個問題不太對了,所以登高一呼,告訴大家一定要合作,一定要看到彼此的努力,看到現在侷限的部分——都忙局部,到最後會整個潰不成軍。」
4. 解決問題還要靠實戰:
* 息滅諍論是要行動的,要有一個眼力,發現大家心裡卡在那個地方,不去了解對方心裡是怎麼回事。能夠讓心相通一定要提共性,共性的目的性,會讓心相連。心意相連的時候,會打開耳朵傾聽,聽到對方比如說付出的努力,還有背後的那一番珍貴的心意,然後心中的敵意就鬆動了,後來就放下。
*「了解了,發現問題還重重,根本沒有解決,為什麼?因為他沒做啊!得要操作的,要實戰。」
5. 溝通、接納、合作,共創佛教的輝煌: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地天衣無縫。」這是從分歧走向溝通,走向彼此接納,然後最後了解對方在做什麼,開始愉快地合作。
* 師父希望「各個教派,哇!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配合天衣無縫,每個道場都要燦爛、都要輝煌!我覺得他很想很想要看到佛教是這樣的,他也很希望他的弟子們是一個這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