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站在總體看局部, 目的相同人心合

1. 受密宗戒須發誓受持三乘妙法:
宗大師引《金剛空行》、《三補止》及《金剛頂》等三部密續經典,提到「無餘受外密,三乘正妙法」,證成受密宗戒時,必須發誓受持三乘內涵。在受持阿彌陀部的三昧耶戒時,一無遺漏地受持三乘正妙法。此處三乘不同於一般所指的聲聞、獨覺、菩薩乘。依據《四家合註》的箋註是指外、密、乘;「外」:事、行二部;「密」:瑜伽、無上瑜伽二部;「乘」:顯教波羅蜜多乘。藏文亦可另解為「受外密乘三,無餘正妙法」。

2. 三乘是三昧耶戒不可或缺之因:
三昧耶戒與三乘有類似因果的關係。有了波羅蜜多乘的發心及六度萬行作為基礎,後面才能受持三昧耶戒,趣入密乘,否則就如建空中樓閣。因為三昧耶戒一定從三乘上來,所以密乘與三乘是完美結合,不可或缺的。若想透由密乘速疾成佛,一定要融攝三乘的優點和內涵。

3. 表相看似相違,究竟目的一致:
受密宗戒不可遺漏小乘出離心及大乘菩提心。聲聞獨覺乘的「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及大乘的利他心表面看似相違,但若以成佛的共通目的來攝持的話,整個問題都解決了,就不會有諍論。正如參禪和念佛,彼此間差異很大,但法門間能互相尊重、隨喜,不嫉妒比較、自讚毀他,各自發揮長處攝受相應根機的有情,就能配合得天衣無縫,整個佛法自然繁榮昌盛。

4. 從戒律的角度解決法門之爭:
很多人對大小、顯密之間差異的認知,都是脫離戒律而談的,因此產生密乘不需要戒律、不需發心的邪見。透過師長的引導及熟讀經論,把教理學透,就能了解顯、密都要以菩薩戒為共同基礎,密乘不共的只是三昧耶戒。一旦理解了戒律的重要性,就能解決大小、顯密之間的諍論。

5. 跟隨高瞻遠矚的善知識學習至極重要:
即便我們了解了不同法門之間的共同性,但因為我執習氣使然,對境往往著眼於各自局部,凸顯差異處而忘失共同目的,加上不善溝通、不會觀待他人,彼此很容易產生紛爭。此時就需要有總體概念、高瞻遠矚的善知識引領,才能一再提醒我們從總體的角度去看局部,時刻把握宗旨,彼此配合,一起走上最安穩、速疾的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