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謙卑走進孩子心

1. 教育要引發孩子的好樂心,讓他發自內心地想要:
孝順是世出世間共許的美德。如果孩子能與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感受到父母無邊的愛,就不會成為如流浪狗一樣的生命。並且透過孝順父母,小孩會有很大的福報,這一生就會是一個天佑之人。而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若能教育孩子認識到孝順的好處,引發好樂心,他就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孝順父母,並且樂此不疲,養成孝順的習氣,成為生命中重要的價值觀。

2. 生硬地灌輸方式,會引發孩子強烈反彈:
但我們教育孩子時,往往採用生硬地灌輸方式。即便抱著為對方好的行為動機,沒想要強迫,但因為不了解孩子的難點,不夠善巧,也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是主動性地強迫他按我的方向發展。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一開始可能省時省力、乾脆俐落。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反彈,甚至只要是我們說的,他就本能性地想要全部推翻。尤其對於在廣論家庭出生、長大的孩子,他對我們引以為榮的團體終身性教育,覺得沒有什麼好珍惜的。如果我們一味強迫,反而可能讓孩子產生窒息感,甚至走上反抗團體、謗法的可怕道路。

3. 懷著謙卑的心走向孩子,理解他的難點:
我們會本能地覺得自己非常了解孩子,一心都是為了他好。但生命是無限的,我們並不了解孩子宿世的等流習氣,所以要懷著謙卑的心走向孩子的心,花下時間、精力,反覆觀察、琢磨,來回溝通、修正,努力了解孩子,理解他的難點。就好似讀一本書一樣,層次井然,從認識書的封面開始,再打開目錄、引言……一個一個章節閱讀,直至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

4. 自己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是下手處:
教育要給孩子活躍思考的自由,比如可以透過辯論,讓他發展理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辯論不僅是理路,更是心路的推演。如果我們具備廣博的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足夠的功德,言傳身教就能傳遞出強大的業力,讓孩子心服口服。所以我們的下腳處不是要求孩子,而是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甚至承認自己的無知,彎下腰來,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5. 追隨老師,為全人類的教育作出真實的貢獻:
我們是地球上關心教育的一群人,有一份明知難,還願意往難處行的發心,這樣的發心關係到人類的教育與世界的下一代。而老師也與我們一起投身其中,希望借鑒僧伽教育的經驗,結合世間教育,對於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類,作出一份很真實的貢獻。我們能追隨這樣一位長劫走在菩薩道的大乘行者,將自己的經驗奉獻於全人類,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