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越感受障蔽,用業果評估當下心念:
「其實業是有因果的,但是我們通常不會從因果的角度去看自己當前的心念,我們更多地會注重苦和樂的感受」。感受本身也是一種心念,可是當我們陷溺其中時,往往忽略、忘記其背後的業果。但事實上,我們所面臨的境界,乃至內心的感受,都是先業所感;而當下一念又將引發未來或苦或樂的結果。
2. 忘失因果,導致放任三業:
我們的每一個觀念、念頭、行為都有影響未來的力量,若能用業果法則評估當下的心念,正確抉擇它可能感得的結果,我們就不敢恣意妄為。乃至在每一個不得已、進退兩難甚或痛苦逼迫的境界中,也會因畏懼苦果而謹守三業。所以「從因果的角度去看自己當前的心念」,含攝甚深的修行內涵,是遮止自己趣向惡業的極扼要處。
3. 心念具備向前驅動的力量:
「這是一個滾動著的、前行著的、變化著的,會走到某一個目的地的當前的心念。這個心念是有力量、是有行動力的,會引導我們的生命趣向某個方向。」心念是一種力量,具有感果的能力。當一件事情成為心心念念的嚮往,就自然而然會有一種趨向力,牽引我們的生命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要恆常思惟、發願、迴向,善用心的趨向性,邁向目標。
4. 令心念強大,召喚美好未來的方法:
「我們當前這個心念,好像有一種力量、有一種吸引力一樣,會把未來吸引到我的眼前、會拉到我的眼前。」想要善用心念的力量召喚美好的未來,必須透過正確的方法:不斷聽聞師長開示,常讀因果故事;即便正確了解業果,對境苦樂感受強烈時,仍易被感受拉走,所以對境還要能認識自己的心念;然後認真地觀察自己的行為,看到它將會引生的結果。既能了知因果,又能認識自己心念的善惡,進而還要看到它感召的苦樂果報,才能如理捨惡取善。
5. 從當下一念捨惡取善,創造想要的未來:
「若不久思二業及果,如理取捨,則不能遮諸惡趣因。」若能依師長時用功聞思,「善巧善不善業及果差別」,對境逐漸就能現起業果概念,並以其觀察、衡量當下的心念會感得的果報。如此長期訓練下去,我們就能如理引導、約束心念,做到「如果未來我們要那個東西,那我現在就不要討厭它;如果未來那個走到我面前的東西我不想要,我現在就不能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