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察自心,是否「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很稀有:
*「能知道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能知』這一點是很重要嗎?很難嗎?很稀有嗎?」
*我們若能對出離心或局部的法類生起一點覺受就會覺得很稀有吧?「但要說如果一個人他知道了顯密的道次第,而且注意!還有一個,『攝持一切聖教』――從任何一個點趣入的話,都能夠緣到全圓的道次第――知道這件事有這麼稀有嗎?」
2. 以三主要道攝持佛法扼要是極為不易的:
「實際上大家想一想,從佛陀開始講到現在,阿底峽尊者用這個三主要道的方式攝持了十方諸佛一切顯密教法扼要的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吧!成為一個道次第,讓一個行者知道從入道之初到最後究竟的目標在哪裡。」
3. 道次第如鉤子般,能攝持一切聖教:
「就像給你非常、非常巨大的一棟樓,你怎麼可以移動一棟樓呢?他有一個那樣的工具,就把樓綁起來,上面吊一個鉤子,他就直接可以把一棟樓,欸,搬走了!就是他那個上面一個鉤子,還有綁起來那個事情就很重要――要攝持,他知道怎麼攝持這件事。一切聖教喔!……把一棟樓綁起來運走容易嗎?不太容易的。把它放在一個有情的心裡面,也更是不容易的。」
4. 效學尊者,學習通達一切聖教無違:
宗大師用這句話來讚美阿底峽尊者,也希望我們能夠「通達一切聖教無違。」「那麼我們知道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做什麼?就是自己也要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呀!知道經典上有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但是自己通達一切聖教無違了嗎?學五大論的時候就知道:從《攝類學》往上學,學到唯識,再學到中觀的時候,怎麼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怎麼去會通很多祖師的見解。」
5. 攝持所學教典,打造純粹見地:
*學海量的經典後,還要透過聽聞、思惟、辯論、向善知識請問。「長時間地思考、去琢磨。有的時候就是十年磨一劍,二十年還未必磨上一個劍,才會把見地打磨得像『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
*「要得到這樣精美、純粹的見地,一定要對經典做廣大、深入的聞思。廣大、深入聞思之後,還要從中找一個攝持點,就是把這個三藏十二部、所學的教典都攝持出來,這才是能夠向阿底峽尊者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