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3 我們的生命以何為目標?

1. 宗喀巴大師一生當中,所最尊敬、得到最圓滿的教授的,就是那一位仁達瓦。他是無量通達無量教理、辯才無礙。不但如此,而且能夠如理正行,都照著這個佛經祖論,而把這裡邊深奧究竟的意義,都能夠抉擇出來,所以能夠使得一切諸佛菩薩歡喜,這麼了不起的人。 2. 宗大師最後又總的說明表示感謝,然後是回向;前面是啟請,現在一方面是感念,一方面是回向。我們平常修學佛法,都曉得前面是發願,到最後回向,一切都回向無上菩提,回向尊長、諸佛、眾生,他也是如此。 3.萬善根本從師出。當一個人有所成就時,會更加憶念師長的恩德;只看師長恩德而不見過失。因為看到善知識對他的恩德點點滴滴地改變了他的生命,對師長的感恩心就會如湧泉般,不會麻木不仁沒有感覺。 4.善知識對自己師長的功德如數家珍、至誠恭敬。在祂們眼裡,師長是最圓滿的至尊上師、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是自己所有幸福與歡樂的來源。祂對善知識非常渴仰,所以追隨善知識就是祂生命的目標。師、弟之間因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 5、反觀我們,明明正在向全世界最頂尖的人學習,卻不清楚甚至經常忘記師長的恩德,內心無法生起榮耀感、幸福感及殊勝感。乃至見到善知識時,還有意無意躲得遠遠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善知識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因此不會以追隨善知識作為自己生命的目標。所以我們要透過修信念恩,把自己跟善知識之間的疏離感慢慢去除。 6、要時時注意自己生命以何為目標。若目標是發起菩提心,就會很想要造作菩提心的等流,因此會很在意有沒有每天發心,有沒有為他人拼却全力。亦會全面防護,不棄捨有情。若是沒有非常深刻、迫切和明晰的目標,就會隨著習性的感覺起落,陷入眼前的煩惱裡而忘失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