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到的法要拿來反觀自己,不是約束別人:
「有的時候文字的概念也是沒懂的。真正地懂了文字、懂了教理,我們自然就會拿著這個教理來照自己的心。」「為什麼要學呢?一定是拿所學的來反觀自己。注意!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反觀自己。⋯⋯法的方向一定是自淨其意的,不是以法來約束別人的。要警戒自心!」
2. 師父講得雲淡風輕,背後有極度深刻的法義:
*「在師父的日記中,幾乎篇篇滲透了強烈的、自我精進的這樣一個氣息呀!滿篇都是這樣的。所以在講《廣論》的時候,我有時候倒覺得師父有一些東西講得雲淡風輕,可是在他的日記裡都是極度深刻的。」
*「在師父的日記中,看不到一絲絲他覺得對佛法懂了的這種感覺,每天都是拚命地策勵自己。」
3. 學越久越要警惕對法的恭敬心:
*「抱持著一個真的好好跟佛學、跟師父學、跟所有廣論班的同學學,乃至跟所有眾生學習的心,抱持著這樣的一個心,就不會動不動被『懂了、懂了!』這樣一個東西障礙住。」
*「所以越久的人越容易發生懂了,然後就變成忽略。在聽法的時候,心就非常浮浮地放在上面:『啊,我聽了,知道怎麼樣!』就沒有恭敬心了喔!沒有認真的一種狀態。」
4. 從各個角度仔細檢查自己的內心相狀:
*「仔細檢查,怎麼檢查呀?比如在聽一堂廣論課之前,你的聽聞軌理要不要做?」
*「同學們還有沒有這樣的初心啊?自己好好地向內心檢查一下。」
*「我們之前的準備很充分,這節課就會撈到大量的、很珍貴的法義;如果浮浮泛泛的一個態度,輕率地就開始聽了,沒有一個殷重、恭敬的心,那我們可能就浮浮泛泛了這節課。」
5. 做好聽聞前行,以初心聽聞佛法:
「聽聞軌理要特別特別認真地去準備。……那個時候是唯恐不懂、唯恐準備不周,所以在上課之前都拚命地思惟聞法勝利,再把自己的續流好好地安在――好像坐在一個說法的課堂上等著師父的身影出現。懷著那種非常恭敬的、期待的、萬分珍惜的心,不想忽略過他講的任何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