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底峽尊者的師承和博學:
*「阿底峽尊者出身王族,又絕頂聰明,出家前從勝敵婆羅門、明了杜鵑論師,還有一位是阿嚩都帝這樣的大上師,深入地學習了中觀、密法,應該還有因明吧,很多教授。」
*「在二十九歲出了家以後,他又用了十二年的時間親近善知識,跟隨法鎧大師學習《大毗婆沙論》,⋯⋯成為了通曉十八部派的頂嚴啊!眾中頂嚴!」
2. 修菩提心是最快成佛之道:
尊者「多次地啟問本尊、啟問上師:『什麼是迅速成佛的方便?哪一種道能最快成佛?』阿底峽尊者的上師羅睺羅毱多,就跟尊者說要修菩提心;這個時候尊者也在金剛座得到了多次佛菩薩的指示,說要修菩提心。」
3. 為求迅速成佛的方便,尊者赴金洲求菩提心教授:
*「尊者為了讓菩提心沒有生起的人能夠生起、已經生起的人能夠增長、已經增長的人能夠達到究竟,所以他在探索這個問題。」
*當時「金洲大師是菩提心修法的教主,所以阿底峽尊者萌生了要去金洲那個地方,要到金洲大師的座前聽受菩提心修法全圓教授的想法。」
*尊者「選擇了水路……從印度趣往蘇門答臘。」在海上遇到凶險的災害時,他「殷重地修法,尤其是修紅色閻魔敵的三摩地,他一直在修,最終摧伏了這些障礙、摧伏了魔軍!」
4. 善知識寫讚頌表達對尊者的感恩和思念:
善知識在拉薩拜訪了尊者像和「去了聶塘寺,朝禮阿底峽尊者常常帶在身邊的度母像。從聶塘寺回來的路上,還寫了一首讚美阿底峽尊者的讚頌,當時很急,所以就寫在一張面紙上。一路在車上、在飛機場、在飛機上,心裡一直縈繞著阿底峽尊者,縈繞著那個旋律,縈繞著對他的感恩和思念。」
5. 尊者精勤努力將兩脈的傳承合於一身:
「師父用了『無所不精、無所不通』,來描寫阿底峽尊者學修的深度和廣度,真的令人渴仰!可是無所不精、無所不通,要花多大的精勤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親近善知識有的時候真的需要跋山涉水去到他的面前,要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飲食習慣、不同氣候環境的適應,每一種適應都要花下時間和心力;將兩脈的傳承合於一身而聽聞、而修學,要花下何等的精勤才能夠達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