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83 學習重點 ― 「一分真實三摩地」之意涵 (2024/06/26)

1. 巴梭法王對「一分真實三摩地」的解釋:
*「此段提到的這個『一分真實三摩地』,祖師們是有不同解釋的。巴梭法王把『一分真實』解釋為『證得所取無自性』,而其他的祖師解釋為『不顯現所取境有諦實』,或『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
*「巴梭法王認為真實指空性,分為所取境上的無自性,以及能取者之上的無自性兩種,所取無自性及能取無自性各屬於空性的一部分,所以都稱為一分真實。」

2. 其他祖師對「一分真實三摩地」的解釋:
*「宗喀巴大師在《金鬘論》中就有提到: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斷除所取的散亂,唯留能取散亂。由於加行道忍位安住於一分無所取,以及隨順無能取,所以是住一分真實三摩地。」
*「賈曹傑大師在《心要莊嚴釋》中也有提到……要從斷除所斷的程度來安立四種加行道。」
*「妙音笑大師在《現觀辨析》中也認為四種加行道不僅都能夠證得所取無諦實,而且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

3. 大乘加行道的四個階段:
*「一般而言,大乘加行道四個階段的時候,會依次壓伏四種見道所斷的分別:執染汙所取分別、執清淨所取分別、執實有能取分別、執假有能取分別。」
*「綜上所述,……安立一分真實三摩地,都是從斷除或壓伏所斷的這個角度來安立的,而不是從證得所取無自性的角度來安立的。」

4. 戒鎧論師是加行道以上的菩薩:
*「阿底峽尊者的這位授戒阿闍黎、剃度和尚,他的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無論怎樣都必須承許是加行道以上的菩薩。」
*「這樣討論下來的結論,就是我們會對經典裡面說的忍位的所斷到底是從哪個角度去安立加行道忍位的這個定義,看看不同角度的風光,擴大我們對於加行道菩薩的功德的理解,希望我們能夠對大乘的法生起欲求心,乃至去實證它。」

5. 發願要以出家身修行並現證空性:
「所以,能得到這個傳承上師這樣傳下來的法脈,到現在為止沒有間斷的這樣一個傳承的學習,我們是何等地幸運!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不管現在是居士在學習,也要發願以後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出家人在學習,也要發願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因為近圓戒還是非常地精采的。所以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