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42 學習重點—體會祖師解經的嚴謹態度 (2024/11/12)

1. 祖師重視傳承依據的態度:
「這個『聖教者』,宗大師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解釋聖教的,他為什麼要引《般若燈廣釋》?為什麼呢?宗大師講的就不是清淨傳承了嗎?宗大師也有清淨的傳承,為什麼一定要引呢?什麼態度?重視依據的態度。」

2. 祖師造論清楚解釋佛經:
*「『引用論上面的話來告訴我們,為什麼處處地方引論呢?因為經上的內涵,我們不一定能夠清楚明白,經過論的解說,針對著他要說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所以就接觸到了『對法』,解釋這個論。論是解釋什麼的?解釋經的,直接看經怕我們看不明白。」
*「沒有接觸到論的解釋,會覺得自己明白了,然後一看那些祖師寫的論的解釋,突然發現自己看得明白的實在是完全地沒有明白,所以要引論。」

3.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地解釋佛經:
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自己都是佛菩薩無二無別再來的,他講的時候還是要引種種根據』;然後接著該對比我們的現行了,對吧?『那麼我們自己一無是處,常常別出心裁,自己很執著』,就是本來對於經典也沒有什麼特別多的了解,對於證悟力也沒有更多,但是講到佛法的時候,偏偏愛講自己的東西,不愛講祖師的論的原話。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差別,而且很多時候往往還挺自豪的,覺得可以不用講論的原話,好像自己講的意思可以比祖師講得更明白。」

4. 祖師解釋佛經的嚴謹性與我們看待佛經的隨意性:
「有一些祖師他所達到的那種成就,可能是很多生的努力都無法達到的那種巔峰成就,所以他對於佛陀經典的解釋,那個論議的嚴謹性通常是很難企及的。一旦用自己的意思來講,多半你的邊界可能會講不好;再一個,可能有的時候講個一知半解的理解根本不是他講的全部的東西,所以這一點可能是要非常小心的。師父說:『這個是兩個最大的差別』,就是指我們的內心對於經典解釋的那種隨意性,還有大德對佛陀的經典解釋的嚴謹性,這個是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