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乘是密乘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
*受密宗戒的時候,「三乘的所有的一切這些統統要受,然後在這個三乘基礎上面,你再加上你不共的。所以呀,你真正要受這個密宗的三昧耶戒的時候,前面沒有一樣東西可以遺漏的」。
*「三昧耶戒不可能離開三乘而存在。所以,它們就是應該有點像因果的關係,……沒有前面的因是不會生後面的果的。…… 基礎就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它將沒有上面的東西。」
*「密乘,它一定從三乘這樣上來的。所以你會發現它是完美結合,是不可或缺的」。
2. 了解共同的目的,儘管有差別,但沒有諍論:
*「前面說聲聞為了自利,是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個對;大乘為了利他,不可以。表面上面儘管是相違背,究竟的目的還是完全一致。」
*「究竟的目的就是成佛嘛!對不對?究竟的目的了解了之後,……自然而然就發生,雖然它有差別,但是沒有諍論。」
*共同的目的性「會讓人們的內心發生連結,……達成一種認同感……友伴的感覺就會產生了,因為他們是去一個地方的。」
3. 站在制高點,從總體去看局部做溝通:
*就像畫一個肖像畫,「如果每個人都畫自己局部那一部分,……忙的都是局部的話,那一定要相互至少要溝通吧?…… 你這一部分畫多大,我這一部分要多長的距離,大家要溝通」。
*需要「站在總體的角度上去看局部。……分局部太多,一定要有個人站在這個高地,仔細地看一看,……需要一個站在一個制高點上的人,一個遠眺的人。」
*「登高一呼,告訴大家一定要合作,一定要看到彼此的努力」。
4. 從分歧走向溝通,走向接納:
*「你念你的佛,有!就怕你沒有;我參我的禪,就要空,就怕一點點有,但是彼此間恰到好處。」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是什麼境界了?這是不是從分歧走向溝通,走向彼此接納,然後最後了解對方在做什麼,開始愉快地合作?其實這是一幅人間的……『花好月圓』圖,師父畫的——各個教派,…… 每個道場都要燦爛、都要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