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法裡謗法罪遠重於世間爭執:
「現在我們要修學佛法,就要從這個地方開始認識,開始認識。世間大家你謗我、我謗你,大家最多吵一架,反正我跟你不來往,沒關係!萬一吵過了以後,最多打一個官司。佛法裡不是,你越深,你這個將來造的業是越可怕,現在我們淨除都來不及,你別的東西還可以,謗法之罪重得不得了。」
2. 憑藉自己的習慣覺得別人不對,就會有爭執:
*「所以『從這個地方開始認識,開始認識』,⋯⋯認識什麼呢?認識自心的這種習慣。我們會有一種習慣,覺得按照我的習慣,你這樣是不可以的。然後他說:按照我的習慣,你這樣是不可以的。就這樣爭執了嘛!」
*「看一看我爭執的時候,是憑藉著我的習慣、我的成見覺得人家不對,還是我們會覺得:『我有經典依據!』經典依據就是要恭敬僧、恭敬眾生,這也是有經典依據。那為什麼會起爭執?」
3. 真正可怕的事情——謗法罪:
「我們世間人認為非常非常可怕的這些事情,會讓我們從早到晚都不快樂,甚至會失眠、會生病住院的這些事情,師父都說雲淡風輕——這都沒關係!⋯⋯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就是謗法罪!謗法罪那個業是非常地可怕,而且淨除都來不及,就是沒辦法及時淨化掉,所以很恐怖的!類比於世間我們這些苦難來說,這個謗法之罪它的苦難不知要重多少倍!」
4. 感謝師父在最初就提醒謗法罪的嚴重:
「我們是在《廣論》最初的時候就碰到『謗法之罪』這四個字,由抉擇大小乘和顯密乘的差異性,或者說它的共道的關係,然後引到這麼大一個事情!⋯⋯『謗法之罪重得不得了!』那麼這個罪重得不得了的話,接著就可以知道:苦得不得了,苦得是無法忍受的苦!」
5. 透過聽聞,防範謗法罪:
「看看我們平常在乎的東西,是不是師父在意的?師父在意的,是不是我們在意的?師父認為重中之重的,我們會在意嗎?師父認為雲淡風輕的,我們認為是重中之重,怎麼會有這種顛倒的認識呢?是因為沒有聽聞嗎?沒有聽聞的話,今天是聽聞了,聽聞之後就知道謗法之罪重得不得了,那就得要好好地防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