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苦和體驗苦是不一樣的:
「對『苦』是『所應遍知』,注意喔!這裡邊的『是「所應遍知」』不是『是「所應體驗」』,它是『遍知』――你要知道!你要知道這是苦。比如說我們要知道三惡趣苦,跟我去體驗三惡趣苦是不一樣――這是苦,我們要知道。」
2. 心擁有無限的創造力:
「這個苦是無常的,剎那、剎那無常的,而且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在每時每刻都可以創造下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我完全有能力改變,對不對?有的時候看到眼前的果,可能生老病死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依然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啊!」
3. 能修法之身來之不易,應好自珍惜:
「堪能修法的所依身除了人和天就沒有其他的有情了」,它是我們往昔付出了多少勤苦的努力才得來的。然而我們忘記了它的來處,不能體會暇滿人身的「高尚和富足」,反而與別人比較而產生種種不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它來自於以往的努力;自身的不足則是以前沒有對此努力過。認識到這些,對於不足的地方補足就好;對於已經得到的,要好自珍惜。
4. 謹防苦受引發負面套路,淪為「精神乞丐」:
當苦受來臨時,我們往往認為苦是別人帶給我的,我是無辜的。還會非理作意將之無限放大,認為我被傷害、被孤立、被嫉妒,沒人了解我。此時我們的世界被悲哀籠罩,在痛苦的逼迫中我們繼續串習負面思路,非理作意,引發無始以來我愛執的大膿包潰爛、流膿,最後我們會認為自己就是全宇宙最苦的人。離開了教理的引導,凡夫認識苦的方式是由感受牽引走入痛苦的深淵,把自己變成「精神乞丐」,四處索取尊重、認同和理解。
5. 用包容陪伴痛苦中的有情:
痛苦使人內心不穩定,導致情緒化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認識到他處在痛苦之中,因此不要對他起反感,還要適時地表達理解,和他一起溝通解決的辦法。我們的包容和幫助就是他的出路。在感覺到他人的善意後,可能他不會再去增益痛苦的感受,內心會逐漸趨向平穩,這時要肯定他的進步。堅持不懈的關注和肯定,一定會幫助他走出內心的陰霾。一旦他跨越了這個難關,也會積極地將寬容和幫助傳遞給其他受苦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