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苦樂放進教證法,依信仰生活、面對自他:
「其實把苦、樂放進教證法裡邊,我們就很有動力,不然我特別擔心你們學著、學著,就是學成一種像研究學問一樣;如果不向內調伏、不結合內心相續,佛法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就積累一些什麼學說之類的。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個問題:你有信仰嗎?信仰是什麼?我們認定的一個真理,然後用這個真理生活,用這個價值觀來面對自己和他人,就是人活天地間到底為什麼?意義何在?所以這個教理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夠重塑我們對自我乃至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它是非常重要的!」
2. 不能等到樣樣都懂了再修:
*「由於教理的認識,照著教理的認識去做才能夠修行」,這是一個次第。
*師父接著提出問題:「唉呀,那你這樣說的話,你跑到廟裡就是講那個規矩,這個道理我也不懂啊,你這個先不要跟我講這個道理。」
*師父解釋原因:「等到你樣樣懂得了以後去做,做不到,那個時候太晚了。」
3. 「我要修行」是當弟子的基本條件:
*「那善知識要教的弟子,比如出家的弟子,他有沒有條件呢?有啊!就是——我要修心!我要修行!」
*「他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就是:世間不好,來這裡好,要來這裡學。」
4. 向內調伏,佛法才有用武之地:
*佛法有用武之地,用在哪裡?就是要結合內心相續、向內調伏。不這樣學,學成像研究學問一樣,最後依福報多寡可能成為名嘴或鸚鵡,甚至更糟。師長怕我們學錯,不僅沒得到殊勝利益還受大苦,所以特別擔心,殷殷叮嚀。
* 以做學問的心態來學佛,心和法有距離,還沒認識到煩惱這個問題,沒想要對治它。因為沒有對治到,無常一來,就可能淪為三世怨。
5. 發長遠心堅持學佛:
我們習慣了世間拼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學成的學習模式,這樣的心態會障礙學佛,因為「建立了一個對教理的認識,這是要一個很長時間的學習,有的時候可能要學好多生。」我們應當調整心態,發長遠心,超出這一生去看,否則遇難會學不下去,一急就容易著魔。學佛過程中,會挑戰自己的極限,一定會敗,要效學師父常敗將軍的精神堅持不退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