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教正法決定「成佛」這個目的:
*「當我們要出發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地已經確定好了,……就像我們做所有的事情,比如說去市場買菜也是,就去買菜。……就是你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很重要!」
*「那麼目的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注意喔!是你想要什麼目的就是什麼目的嗎?不是的!目的是教正法決定的,」成佛「這個目的完全是抉擇教正法之後出現的目的。」
2. 「我」的經驗是輪迴的、造惡業的經驗:
「師父說:『到寺院裡師父讓你這麼做,然後你就說:「我要這樣做!」』就出現了什麼?跟師父相反的。……那為什麼向相反的地方跑還這麼理直氣壯呢?因為他自己覺得對呀!那自己覺得對,是從什麼經驗中得來的?就是從以往的經驗中。……自己原有的那種經驗不是成佛的經驗,是什麼?是輪迴的經驗、是造惡業的經驗」。
3. 善知識是避免偏離目的的引導者:
「怎麼樣讓這匹馬真正能夠跑向目的地呢?不是你一放開之後牠自己跑,一定要什麼?要有一個牽馬的人——引導者。跟著他的方向才是去目的地,而不是去自己曾經的惡趣、去自己曾經的輪迴、輪迴、再度地輪迴。」「所以能避免跑馬跑歪了、跑反了的那個人,就是善知識!」
4. 善知識依教證法校正、守護我們成佛的目的:
*「我們就是聽一套,研討的時候研討一套,然後在做的時候再做一套,就好像三套。那麼是誰把這三套變成都是一套?聽的也就是思的,思的就是修的。誰能夠把這個非常頑固的三套馬車合成一套、完美地契合呢?就是我們生命裡那個大恩人——善知識啊!」
*「善知識依據什麼校正目的?教正法。……守護這個從教正法到證正法去目的地,從開始到中間、到結論,都是善知識帶我們完成;沒有善知識,完全不可能不偏離的。」
5. 緊緊地跟住善知識,朝正確方向前進:
「了解了教理之後,這個教理怎麼樣地去改變我們的身、語、意三,從思想、認知,然後到行為,怎麼改?在森然萬境中怎麼持這個戒,認知到什麼是犯戒?這全部都要跟老師學。沒有跟老師學,一定會從看到那個目的之後向相反方向跑,……就是要緊緊地跟住善知識,授其鼻肉,才能朝向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