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過念死與祈求,把心拉回緣善所緣:
聽聞前要策發大乘發心,正聞時要觀照身心,避免昏沈散亂。散亂為貪分所攝,對治散亂,可由念死來拉回高昂的心;或是不斷練習把跑掉的心拉回來;亦可思惟佛菩薩的功德,殷重祈求佛菩薩加持自己聽聞能緣善所緣。透過反覆練習,便能更迅速地把心拉回聽聞的狀態。
2.遇到委屈、辛酸和苦楚,要高興:
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辛酸、很多苦楚自己知道,但是這些委屈、辛酸和苦楚上面所揭示的法,就是那個業呀,業!所以我遇到這樣的事情要高興,高興什麼?淨化業障呀!正因為我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遇到問題就卡住,所以我才馬上就翻《廣論》、馬上就緣師父的法,才能在各種煩惱的境界中挺立到現在。
3.爭論產生苦受時,要檢查發心,觀業忍受:
因承擔發生爭論、產生苦受時,要檢查內心是否仍符順當初「希求佛果」的發心。同時,要跨越「只看眼前、只看今生、只看表相」的狀態,看到自己當下的苦受,不過是往昔傷害他人宿業的感果。因此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從攪煩惱中轉到依靠上師三寶,以法調心,在境界中挺立住。
4.透過煩惱歷事鍊心,讓我不斷醒覺:
師父創造這些師法友的環境,就是為了讓我們能迅速累積資糧,同時透過歷事練心鍛鍊我們,使我們能從外在的是非煩惱中更迅速地醒覺,轉而歸投依靠上師三寶,提持正念、希求一切智智。這是師父的初衷,亦是師父的願望。所以為了作師所喜,我要在歷事鍊心中迅速地醒覺。
5.師父為我們調整方向,從一開始就走上菩提正路:
宗大師知道我們「觀視佛語多片眼」,以錯誤的角度去修行,所以把自己修行的經驗寫成論著,從一開始就揭示大乘發心,乃至於整本論的鋪陳都是為了策發我們的大乘發心,避免我們走錯路、走遠路。這就是師父想要送給我們的大禮——《菩提道次第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