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會時師父常常會先講一段般若:
師父與上座、學長開會時,討論規劃的可能是有關整個僧俗團隊的方向等重大決策性問題。按世間的習慣,這時最為關注的通常是問題、計畫本身,但師父有的時候就先講般若,有的時候可能也是沒談到那些計畫,有的時候有談。
2.老師楷定我們的方向:
老師在法人新春團拜的開示中,亦明確楷定:今年開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內心生起比如六度、尤其是生起般若波羅蜜多,像舍利子所讚美的那樣殊勝難得的證悟。為此祈求三世諸佛、傳承師長,尤其是師父能加持我們,用非常清淨的動機開始所行的一切善行。
3.我們經常迷於事項中:
我們的現行是,做計畫就是為了實踐計畫、問問題就是為了得到答案、做事的焦點都聚焦於希望能處理好眼前的問題。可是眼前的問題即便都稱心如意地解決了,我們依舊不能因此出離生死,依舊不知道該如何成辦自他有情究竟的利樂。
4.對般若生起嚮往、求依怙的心:
要究竟解決自他生命的苦樂問題,沒有其他方法,只有一條路,就是證得般若,成就佛果。我們若對般若生起嚮往、求依怙的心,覺得他是光明,能破一切黑暗,而且非常殊勝,一切論都不能伏而能伏一切……如果我們把般若智慧看的如此清淨、如此強有力,遇到一切事情就會誦般若,會聞思、趣向於般若。而不是相信自己的經驗、判斷或者感受,從而得出方向性。
5.要明晰地認識、體會到般若的殊勝功德:
要對般若生起嚮往、求依怙的心,需要明晰地認識、體會、相信般若的殊勝功德。所以我們要透過讀誦受持般若,乃至學習廣論,一點一點生信,進而擴大經論的認識所指,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般若的勝利,增益對般若的嚮往心。
6.所思、所做都是為了求取般若:
當般若成為我們內心強有力的希求和方向後,我們就會如常啼菩薩一樣,不辭疲倦、不念睡眠、不思飲食、不想晝夜、不怖寒熱……一切時處所思所想,都是為了希求般若、成就般若;而所做一切,無論事項本身順遂與否,也都因此成為求索般若而累積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