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既要「廣聞」又要「善於修要」

1.只停在文字上摸索,不善巧修行:
既然要修行啊要多了解、多聞,結果多聞的話呢,說「廣聞不善於修要」,聽了很多道理以後,他又在文字上面去摸索去了,不善巧這個修行,這是一種。這種狀態就是文字可能是特別特別地熟練,但是一談到內心的行相的時候,就無法對焦了。

2.拿照妖鏡看所有人,就是看不見自己:
還有一個毛病哪,他聽了很多以後啊,他自己不修還這專門管別人閒事。你修學佛法了以後,了解那個標準提高了,結果你提得很高那個標準,拿那個標準去去照別人的話,那害了!像個照妖鏡一樣,這一看哪!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妖魔鬼怪,沒有一個像樣的,只有一個人沒看見——自己!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3.廣聞不善於修要的三種行相:
為什麼停留在文字上?有一種是聽聞的時候動機就不對。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聽,他聽完就以為完了,就覺得聽到了,佛法大概就是這樣,我都懂了,道理都懂了。再一個可能是整天忙著聽聞,聽很多很多,就是沒有把它善巧地攝為修心,然後在警醒自己的三業上在念念去用功,缺了這個功夫;還有一種,就叫「法鏡外照」。聽了很多之後,「他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如果自己不修的話,因為你沒有經驗,你去引導別人,那就是都浪費時間了。

4.廣聞是為了改變惡習氣:
聽聞佛法、辯論、引證,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改變自心的惡習氣,要挑戰自我的煩惱,要打擊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煩惱,打擊、徹底地對治自性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廣聞,要善於修心啊!這個也是在很多經典裡、很多善知識的開示裡邊,一直叮嚀我們的,一定要把所學的拿來在內心上去運用。

5.廣聞的最終目的是讓內心生起相契合的量:
所以說既要「廣聞」又要「善於修要」。其實這裡邊著重點是說要「修要」。對於我們的心來說,不是僅僅聽到耳朵裡就算懂了,就我明白了、我聽到了,而是說我要把它當做我的目標把它做到,就是要如經典上所詮釋的那樣,在我的內心中生起那樣的量,這才是廣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