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7 安受苦忍,能斷苦因除苦受

1. 能忍者可能是強大的:
我們通常會覺得:能忍是因為弱小而不得不忍,甚至因此給別人得寸進尺的機會。但善知識告訴我們:能忍者可能是強大的,反而不能忍耐的可能是弱小的。對這一價值觀,我們應放在內心常常省思。每當自己覺得難以忍耐時,就想一想是否是因為自己內心脆弱,存有擔心與恐懼,所以才想衝上去,對他人表示憤怒與反擊。

2.心續中有苦因,才會生出苦受:
我們會感受到苦,是因為我們心續裡有能生苦的因。「因」的定義就是能生,它具有生果的力量。而善因生樂果,惡因生苦果。所以若不希望感受苦,就應淨化自己心續裡的苦因。這一認知對我們生命的離苦得樂至極關鍵。因為只有認知到因的特質,由果推因,才能真正在心續上去除苦因。

3.觀察三業的造作與苦樂的關係:
苦受是由於心續裡的苦因而來。我們若將此認知串習至形成堅固定解,在遇到苦境時,便願意先停下來觀察一下:我心續中苦因為何?要如何才能真正拔除苦因?接著再對到自己三業的造作,去審視當下種的這個因與我們生命苦樂的關係。如此才不會讓忍苦總是淪為咬牙硬忍,而是讓苦消於廣心大海,歸於平靜,通往究竟的離苦得樂之路。

4.學習把苦受變成一種領悟真理的方式:
了解到苦受是由於心續裡的苦因而來,而「我等恆有眾苦隨逐」,所以「以苦為道」必須要知道。透過學習,在苦受來的時候,把它變成一種領悟真理的方式。而不只是苦受來的時候內心沒有轉變的餘地,苦受就只能是苦受,甚至還因此心生瞋恚,或於修道心生怯懦。

5.不能忍則行善滯礙難行:
如果不知以苦為道的話,我們就修行不了。因為 ,若對痛苦心生瞋恚,不僅原來的苦因未除,還會在自己心續裡造就更多的苦因,將來會成熟為更多的苦果;若於修道心生怯懦,選擇在我們該修的善行上逃跑的話,實際上就中斷了這條斷惡修善的修行路,繼續造就更多的苦因,無法成熟為將來的樂果。這筆賬要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