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宗派的形成是因應眾生的根性:
這個宗派的形成是這個樣的,應不同根性的眾生,所以從這個地方一步一步契入;契入了以後漸次慢慢地加深、加廣,到最後達到究竟圓滿。所以這一個本來就是引導不同眾生一個非常善巧的法門,這樣。自然而然它是會分出各式各樣的這個教法,適應不同、各式各樣的根性。
2. 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轉矛盾為橋梁:
不同宗派的形成,是依各人相應點不同,方便趣入修行而生的,源頭都是來自佛陀宣說的道理。宗派之間彼此尊重、合作,宗派繁盛,佛法即可興盛長榮;彼此之間批評、毀謗,則可能墮入謗法的狀態。同樣,同行之間也要心存善念,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隨喜對方的努力,精勤學習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轉違緣為道用。
3.老實聽話做好基本功:
廣聞後應該用淨罪、集資兩方面讓自己進步,要全心全意地照著這個法去修學。正常的一個弟子的狀態應該是這樣的,各宗各派都是要這樣子才比較合理的。事實上,學高深大法、走長遠的菩提路皆需深厚的資糧。即便修到十地菩薩,仍「要自己淨化自己的罪障,自己集聚自己的資糧。」我們願意聽善知識的話,在自心上老老實實地入手,就可以累積深厚的資糧,罪障也減低到最低限度。
4. 廣聞之後要從淨罪集資開始:
所謂淨罪集資就是,佛陀告訴我們斷惡修善的法,要照著去做。透過不斷地學習、實踐的過程,將以前錯誤的認知跟習慣逐漸地改過來,這個部分叫淨罪;從現在開始慢慢地瞭解如何行善,養成行善的習氣,叫做集資。我們越是不斷地淨罪集資,不斷地自我提升,就越有條件聽聞高深法類,契入佛陀知見。而這也是令善知識、諸佛菩薩歡喜的事。
5. 善知識以不同角度切入「廣聞不善於修要」的過患:
上師很關心弟子們的學習,針對「廣聞不善於修要」的過患,不但闡述了四諦的概念,廣引了許多祖師、佛菩薩的理路,也因為對師父的開示非常熟悉,自然地引述師父在新版《廣論》裡有關宗派的相關開示段落,避免弟子們陷入不淨化自己,犯了貪著自宗、瞋他法派的過失。上師的用心就是希望弟子們能將師長的話刻在心裡,對境拿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