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在當下的緣起點上,努力集資淨障

1. 透過每個人共同承擔,團體才能順利運作:
「平常我們總覺得好像我是來學的,應該坐在這裡你來教我的。我有這個資糧嗎?」其實,就如一個家庭要靠彼此互助,廣論班學制、法會、營隊、僧團、法人等能順利運作,環境因緣能互相配合,也要靠大家在各自的緣起點上隨分隨力地承擔、互助分工,才能安住學習。

2. 把持好意樂,承擔是為了成辦自他學法的順緣:
承擔事項是為了成辦自他學法的順緣。要把承擔當成是累積資糧,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的機會。如果承擔時沒有把持好意樂,沒把它當作是集資糧的機會,一忙起來就覺得沒時間聞法,認為承擔耽擱修行,心裡憋著怨氣,結果就是忙了很多事情,都白白辛苦了。

3.修行就在當下的緣起點上,認真地為大眾付出、努力集資淨障:
不是團體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團體。因為我們需要環境的保護,需要在團體裡磨練心志、克服習氣,和同行一起學習。所以要棄除我執我慢、挑三揀四的習性,以「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及「入太廟、每事問」的心態去學習、承擔事項。交待什麼就做什麼,不願做的要去做,不會做的就去學。實際上修行就在當下的緣起點上,認真為大眾付出的當下,就是在努力集資淨障。

4.清楚明白集聚資糧的重要性:
我們對境常有的迷失,包括對該做的和不該做的事,分不清楚、不知道也不了解;對該做的事,或者因為對境無法取捨而無法了解,或者因不清楚明白,無法了解其重要性,反而認為不需要做。習慣性地以凡夫的眼光、從我愛執的角度,選擇我愛做、我想做的,不清楚明白集資淨障的重要性。而資糧不夠,想修學佛法,絕無可能!

5. 學法學不下去的癥結是資糧未具:
通常我們學不下去時有兩種反應,怪外境或覺得自己笨。但無論是覺得外境不夠,還是覺得內心出問題,癥結點都在於資糧未具、福報不夠。修學佛法,如果福報不夠,外境很容易影響自心的起伏。當內心無法保持平穩,正念正知提不起來,不善調自心,想學法就會學不下去。此時要依福田力,靠具力業門,好好集資、淨障,增長學法的福報及順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