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瞎子摸象生慚愧,遇時大緣應歡喜

1.我們的認知是有偏向性的:
觀照一下自己: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的內心要嘛偏於這個、要嘛偏於那個?就是有某種執著,或者偏於自己的感覺,或者偏於自己的經驗。那麼這種現行的狀態,要對到佛語、對到經典的話,會不會都沒有辦法完整地認識?師父說:「都是殘缺不全的。」

2.盲人摸象的指示:
師父說:「佛在世的時候,就告訴我一個最好的指示。」這個「最好的指示」是盲人摸象。盲人摸象提醒到我們什麼?就是我們摸到一部分,摸到一部分就罷了,把這一部分當一部分理解就可以了;可是我們偏偏會用自己感受一小部分以為全部都是這樣的。

3.依憑感受做判斷,易導致偏失:
我們很熟練五根、五識對到五境的運作,非常相信此根境識和合而生的感受,並依憑其作為自己判斷一切事物的準則,從而產生偏向性的過失。此偏向性不分時空、不分對境,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即使對到善知識或教典,還是存在,所以一定要常常省察。

4.易有增益或損減兩種偏失:
這種偏向性在學習時,容易表現為增益或損減兩種過失。正確的態度是,一方面,我確實有看到、聽到、得到、學到,但要知道這只是一部分,不要落入得少為足、不思上進、心生憍慢的增益偏失。另一方面,我們都需要以現有緣起為基礎學習,所以對還沒做到或者做錯的部分,也不要自我打擊、自我嫌棄,陷入過度否定丶卑劣慢的損減偏失。

5.歡喜心與有慚愧心應兼具:
作為末世凡夫,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的、有偏失的,因此相較於祖師佛菩薩,我們要自知慚愧。然而,生在濁世還能值遇善知識及圓滿教法,晝夜行一學處便能獲極大福,對此時大因緣,又要感到很歡喜。有慚愧心就不會過於傲慢,有歡喜心就不會過於自我打擊,如此,就能糾正學修時的偏失,保持中道,積極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