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發心長遠行利他,依師傳遞教育光

1. 內化儒學,需躬身實踐:
儒家文化的底蘊為心靈之學,因此它是種內化的學問,不是拿來做表面功夫、光說不練,因此老師在推展儒家文化的路上,一定要先躬身實踐,將聞思修的經驗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自己真實生命中每一天的修行軌跡。

2. 發心長遠,才能跨越焦灼:
對孩子、青少年、大學生來說,老師都是重要的守護陪伴,教育者若是值遇困難,首先須將時間放遠,想到孩子在未來一定會改變;再者,應負起一份責任,擔任孩子可以跨越重重障礙的扶手與明燈,並在彼此能共處的短暫時間,特別珍惜眼前正在努力突破的學子。透過發起長遠的利他心,便能幫助自己收拾且跨越焦灼心情。

3. 不能長遠發心的邪宗:
在教育職場上,要發心長久關懷學生極為不易,因為自己會認為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導致想急於看到教學成效,內心產生極大壓力,最後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是處於焦灼狀態。此時,若能想到善知識也是在用無限生命來守護我們,而教育他人的過程即是發菩提心最好的下手處,自己必須努力突破我不行的邪宗,此時便能轉心,從而關注孩子無限生命中的學習。

4. 依止善知識對以教育行利他的好處:
若想要培養一顆長遠利他心,需透過平日身口意上實際的修行,此時應堅持依止善知識的教導。若能真實生發依止心,每每在觀想時,將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師觀想在資糧田一般恭敬,就能在教育的修行利他路上進步飛快,並且得到發起菩提心的真正竅要。

5. 共創師生快樂回憶,傳遞教育之光:
教育的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共創生命中最美好、快樂的回憶,而在這當中老師有很重要的責任:值遇瓶頸時,需先調伏自己的內心,並且了解學生的難點,分享自己走過的經驗,幫助學生渡越湍流險崖。如此相知、相伴、相習的過程,能幫助彼此望見教育中的柳暗花明,進而傳遞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