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發長遠心護一生,傳遞希望到心上

1. 聽聞經典後重實踐:
在教育過程中,對於儒家文化的學習,要實實在在地去實踐,其一是因為實踐過後的東西是最紮實的,如此儒學就不會成為說教的工具,而變得非常親切;其二是可以用來改變生命,以此跨越原本跨不過的難關,並且昇華為生命另一層次的學習。

2. 正確學習帶來怡然之感:
教育者往往會因為短時間的急躁、壓迫,或與學生的關係卡得很緊,而造成心上如巨石般的負荷。依靠經典上的聞思修,以及善知識的引導,教育者在正確學習之後,方能用更善巧的方式對待學生;透由轉念,再回頭看他可能就不一樣了,此時師生關係焦灼減除,轉而帶來怡然之感。

3. 發心實踐教育,守護灌溉苗芽:
認識到正確的學習能帶來教育怡然之感後,還要發一顆長遠的心,關注眼前學子的無限生命,因為自己的生命也是師長陪我們走過來的,在善知識打造的學制花園中,如苗芽的我們,因為有師長的悉心灌溉,才能在風雨中屹立不搖。因此,以同等發心傳遞給眼前需要我們關懷指導的學生,發願給他一生的守護陪伴。

4. 發長遠的心能讓問題變小:
練習發長遠的心時不能怯懦,因為一旦感到害怕,就會想在利他路上打退堂鼓,這會衍生後續更嚴重的問題,包括須繞遠路學習大乘、失去造善的力量,或者更不堪的就退到三惡趣了。反之,若能發起一顆長遠的心,理解學生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同理對話慢慢走進心靈深處,教育上的問題就變小了,從而也能為環境創造十善社會。

5. 因緣不一樣,要存有希望:
教育者在發長遠的心時,應體認到每個孩子超越困難的因緣是不一樣的。若楷定終極目標是希望孩子能夠究竟離苦得樂,這項生命目標不管最後是誰幫他完成的,只要自己在緣起點上堅持付出心力,在他未來有超越成長之時,那份成果也有我的一分。因此,發心的關鍵在於心中是否存有一線希望;自己先不絕望,孩子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