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 檢視執取絕望依據,破除邪執看見希望

1. 美好的文化,要有美好的心與之相應:
如果想讓大家體會儒家文化的美好,就應先與之相應,而不是浮浮泛泛做表面功夫。在此過程中,還須依據真理教言,不斷調整自我價值觀,漸能成為圓滿的修行者。當我們以最真摯的願力努力,就會收穫美好的結果。

2. 邪宗一:今天做不好,明天一定做不好:
教育者往往因為時間壓力,產生種種教育上的焦灼。此時應將時間拉長來看:首先,回首自己成功的生命經驗,因為有善知識的教導,從原本是本性難移,到現在有所改變,就可以證明每一顆心都能改變;再者,若最終目標是學生的離苦得樂,那麼未來的改變也有我的一分;以此破除看不見希望的邪宗。

3. 邪宗二:學生本性難移:
教育者皆希望為每位學生注入希望,然有時也難免給問題學生貼標籤。此時,應檢視自己在值遇佛法前,是否也曾被別人貼上本性難移的標籤,而在值遇佛法後,才有機會慢慢調整,步步增上;以此同理心,理解每一位學生的緣起不一,教育者需記取自己有改變的成功經驗,繼續引導孩子走向希望的出路。

4. 檢視執取絕望的依據:
在面對教育問題時,教育者往往認為自己可以澈見真實情況,其次就是用自身經驗來評量學生,認為其短時間內不會改變;事實上這是一種對絕望的常執。然而,佛法讓我們認識無常,每件事皆由不同因緣交織而成,當有不同緣起牽連,情形就會有所改變。當內心有這樣的安立,就不會總是堅持用自己的經驗為標準,而是以祖師佛菩薩的標準看事情,進而徹底扭轉執取絕望的邪宗。

5. 久處輪迴,師父就來了!
在面對教育瓶頸、師生間的緊張關係,應想到兩者皆是處於輪迴現場;此時我們若能憶念師父恩德,感恩師父帶領我們學習廣論,一生一世手把手的教導,如今才有出離生死的機會。以感念師長的心,轉而關懷眼前的學子,與善知識效學,便能傳遞無限的教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