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免墮落惡趣,應練習往後世想:
我們死後不是趣往善趣就是惡趣,而一旦墮落惡趣,生命的品質是痛苦、時間又長、想造集善業更是難,要想脫離非常不容易。我們如果想避免墮落惡趣,就應在此生練習往後世去想,為來生提前做準備。
2. 透過觀察、比對、實踐,造作正確三業:
要希求更好的來世,就要造相對應的身語意業,因為我們的後世就取決於此時此刻三業的造作。而正確的造業應依循佛法的業果正見,比如佛法認為財富源自於布施。但世間則認為要努力賺錢才能致富,會發現我們的很多觀念與佛法的教理衝突,所以要數數觀察思惟令不相違。
3. 常以經典校準我們的行為:
我們雖然聼過了見解,但是實踐時仍會給自己安立很多不能行善的理由與困難,比如直觀認為要有錢才能行施。但事實上佛陀説我們也可以行七種不損財物的布施:眼施、和顏悅色施、言辭施、身施、心施、床座施、房舍施。
4. 特別注意好等流的培養:
養成布施的習慣,不僅可以給來生帶來好的果報,並且能養成好的等流。而等流會影響行為,行為影響造業,造業影響果報。所以若想得到好的來世,應特別注意從當下開始培養好的等流習氣。以布施的等流為例,下手處也可以透過左手換右手,右手換左手的公案來練習。
5. 希求來世關鍵在於發心:
希求後世與現世的差別關鍵在於發心。當我們以長遠目標精打細算,瞭解到來世比現世還要長、來生比現世重要後,我們就會把精力投注在後世,追求增上生。而獲得增上生的最下限要先獲得人身,人身來自持戒,因此在眼前取捨上,我們會選擇符順戒律的方法,行持十善法,而捨棄不符戒律的作法。因此,善知識總是再再提醒我們,發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