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論總攝究竟圓滿成佛的綱要:
師父說:認識圓滿的教法,非常簡單!就是要從這個本論學下去,要不了多久就會學會了。那麼為什麼學習本論就會了解圓滿的教法呢?還記得師父說:「實際上就是從凡夫地,達到究竟圓滿成佛的圓滿的綱要,全在裡頭。」
2. 《現觀莊嚴論》含攝了道次第的圓滿道體:
《現觀莊嚴論》中有說:「緣佛等淨信,精進行施等,意樂圓滿念,無分別等持。」《貢唐大師的《顯明義釋筆記》提到:「這個偈子開示了信、進、念、定、慧,就是一位補特伽羅成佛的一切道,都攝為三士道次第,而信、進、念、定、慧含攝了道次第的圓滿道體。以皈依為主,其他下、中士道都是皈依的支分,因此下、中士道攝為信根;上士道就攝入了進、念、定、慧四根當中。『緣佛等淨信』開示了趣入總體聖教之門是皈依;『意樂圓滿念』開示了趣入大乘之門是發心;『精進行施等』開示了進入大乘之後,總學六度的道理;而『無分別等持』等開示了別學後二度的道理。」
3. 「緣佛等淨信」等文是大乘道次第的總綱:
阿克慧海大師在他的《廣論講解誦授的筆記》中也提到:「貢唐文殊說:《現觀莊嚴論》提到『緣佛等淨信』等文,是大乘道次第的總綱。這之中最初需要對善知識的信心、緣著佛陀等的信心、相信業果的信心、相信四諦的信心、對於三學道的信心,以及對於無上菩提的信心之門而發心等。這以上都是信心的法類。
4. 《現觀莊嚴論》與《廣論》同示成佛圓滿綱要:
在《辨析》中說:『無常等十六行相所攝的是共中士道,因此『緣佛等淨信』開示了共下、共中的道。』在〈慈氏論典〉中也有說:『第一句開示了信心等共下、共中士道,後面的句子則是開示上士道的一切相智、施等六度以及意樂圓滿──發心,冠上『念』的名稱;『無分別等持,知一切諸法,智慧等為五』,將靜慮和智慧別別宣說。《廣論》既發心已學行道理,以及別於後二度學習道理的說法與此是相順的。因此《現觀莊嚴論》與《廣論》的科判是相似的。』」所以它確實是一個從凡夫地到成佛的圓滿綱要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