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教理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就對了:
瞭解了教正法、證正法、戒律之後,不能隨便妄加批評別人。這個佛菩薩到世間來,一定示現我們世間共同的量則,跟我們哪,所謂同事,他也跟你一樣,跟我們混在一塊兒,然後呢慢慢地接近,引導你。我們應該有這個正確地認識,然後有了正確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就是拿這個教正法一直對著自己的身語意,然後,努力爬上去。你能夠拿這個標準衡量自己就對了。
2. 拿教理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就錯了:
師父說拿了教理之後,不要去衡量別人,衡量別人直接就錯了!「所以處處地方佛經上面都告訴我們哪,你要瞭解這個,要瞭解這個。」瞭解什麼呀?拿這個教正法是要在自己的心上改變自己的,不是讓我們拿這個佛法的標準去批判世人,甚至走到哪兒都說別人錯,這個就是把佛法全部都用錯了,因為佛法是要在內心上去實踐的。
3. 用教正法內照,成辦最佳的自利:
我們學習教正法與證正法,目的是為了要了解自己、改善自己。但我們常常遇境即昏,拿學習到的教理妄加批評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因此學修的過程中,要常常與善知識做確認和校正,包含其中的內容、次第、主副總別等等。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才能爬的上去。
4. 自己先受用,然後方能推己及人:
學習教理,自己有受用了之後,就可以隨分隨力地拿受用到的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時候,要懷著恭敬心、謙卑心,去了解、去學習,而不是好為人師地去指導別人。所以在與他人切磋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就能策勵自己繼續努力學習。如果有這樣的發心與行持,才能在自利的基礎上,累積到幫助他人的經驗。
5. 遇到境界時,向內反省與調整:
我們學到一點教理,就容易好為人師,去批評、指導別人。但實際上,我們與他人相比常常是半斤八兩,甚至還不如。因此遇到境界時,要首先向內反省、調整,學習「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當自己有經驗了,就能體諒別人的辛苦;心存感恩、謙卑地與他人交流、學習,就會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