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外相共通發心不同,精通明處旨在度眾

1.那措譯師翻譯尊者傳承,師長漢地傳持清淨法脈:
那措譯師27歲赴印迎請阿底峽尊者,擔任其翻譯並如理依止19年。藏地現有的尊者大部分的傳承都透過他獲得,對藏人有無比的恩德。同樣的,師父、老師為了饒益漢地眾生,創建僧團,建立廣論、五大論等學制,培養師資,傳持譯經事業,都是為了將清淨法脈的傳承引進漢地。學者能依憑這些最正確的經論內涵如理修行,就能契入知見廣博的教功德,以及如理修行的證功德。

2.共通明處通內外道,差別在於意樂安立:
尊者在21歲之前,學習並精通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等四明。這些屬於人類學問技藝的精華薈萃,能使我們脫離蠻荒時代、遠離愚蒙的狀態,讓物質和心性越來越進步。它們雖是內外道都要學習的共通明處,但在為利有情願成佛的不共意樂攝持下,精通四明的六十四技術,可以成為菩薩修心、度化有情,乃至供養諸佛菩薩的善巧方便。

3.古印度的藝術技能,六十四種分四大類:
六十四技術是古印度的藝術技能,主要分四大類:一、工巧明三十種:如文字、手藝、數目、計算、梳妝及各種武術、兵器的使用。二 、演唱、樂器等十八種:演唱、樂器舞蹈及各種樂器。三、聲樂技藝七種:分六和、仙曲、繞地、中令、五合、奮志、近聞。四、舞蹈技藝九種:媚態、英姿、醜態三種為身技;猛厲、嬉笑、威脅三種為口技;還有悲憫、憤怒、和善三種為心技。

4.將共通技藝化作度眾、修心方便:
佛弟子學習武術、兵器、跳躍、拳擊等技藝,外相上看似與戒律相違,但只要把握好內心的意樂,拿捏好力度,就可以拿來對付外境示現的魔障及自心的煩惱。比如能以忿怒相教訓、度化那些欺負人的人,或者品行不良的人。亦可以藉此鍛鍊自己的身心,能以強盛的體魄安忍修行上的辛苦,並以強大的心力,毫不留情地對付自己的煩惱敵,如宗大師所言:「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

5.策發感受力和執持力,有助執持所緣境:
老師非常細緻地引導我們學習六十四技術,希望我們能夠透過文字,對尊者的功德及其所要傳遞的法的內涵生發感受力與執持力,這對我們今後學習止觀時,清晰執持所緣境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在跟隨師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若能結合自身相續,聽聞隨轉,棄捨邪宗,安立上師、佛菩薩的正宗,就能建立越來越堅定的生命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