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聞思經論轉意樂,所得修力大不同:
很多人會疑惑學習經論的意義,事實上,有沒有學習過經論,在修力上有極大差別。因為造業的關鍵在於意樂,我們內心的動機與等起決定了造業的方向與強弱。而《廣論》裡面有很多用心的教授,學習《廣論》後,能用學到的理念與發心,去念自己相應的任一經咒或進行任一如法的行持,內心對善所緣所安住的力量,及其所帶動的資糧善是完全不一樣的。
2. 廣泛聞思做根基,如蛟入海大修力:
如果說未聞思經論者修定的量如小魚游於安靜水,那麼廣泛、長時、深刻聞思者的修力,就像蛟龍入於大海,可以掀起千層浪,直上雲霄。對此,我們或許還未有現量的感受,但不要就此棄捨。長期以來,我們在團體裡累積了不可思議的聞思量,打下了深厚的修力基礎,即便現在暫時還沒能做到,但透過廣大發願、多門淨罪集資,以是不久定能成辦。
3. 缺乏訓練自會怕死,轉怕死心爲懼墮落:
學習《廣論》一段時間後,如果突然得病,我們可能還是會非常懼怕死亡,並因此產生學法無用的念頭。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面對重大無常的經驗不多,缺乏應變的訓練,事出突然,怕很正常。關鍵是要轉換所緣,把怕死的心轉為怕墮落惡趣而求皈依,而不要進一步增益自己對死亡的懼怕。
4. 身死心續不消亡,力保下世得暇身:
我們的怕當中,很核心的一點是怕「我」會消失,因為我們以為身體就是「我」。然而生命是無限的,身體會毀滅,但心續不會間斷,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成佛,所以首先要肯定「我」不會消失。而在不會消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下一生能保有繼續在善趣修行的機會。對此,依據經論反覆觀察抉擇後,定會找到三寶,所以要在內心再再肯定住三寶的價值,把怕死的心轉為對皈依的熾烈希求。
5. 生起熾烈皈依心,能從三寶獲力量:
當我們能夠用道次第的觀點去勸慰自己,將怕死之心轉為怕墮落,進而轉為對皈依的熾烈渴望和期待後,就能在二六時中感受到佛菩薩給我們的力量。如果暫時還沒有感受到,也不要急、不要亂,就依據經典再再去觀察、思考、憶念佛菩薩的功德,堅持祈求。甚至可以一筆一劃地在紙上用心寫下自己相應的佛菩薩的聖號,慢慢把皈依的心靠上去,就會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