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啟白需把握動機的取捨,為了聖教利益捨棄私利:
阿底峽尊者準備進入西藏之前,不僅啟問度母,而且遍問師長們,得到他們的應許和祝福才入藏。宗大師當年啟白本尊後,遵從本尊,抉擇不去印度,後來讓藏地的佛教如日中天。師父常常為聖教和眾生帶來長遠利益而啟白。相反的,密勒日巴尊者示現因為沒有得到上師的真正開許,結果修不出覺受。因此,把握大乘發心,啟白本尊並得到開許和加持,修行才會有成就。
2. 凡事啟白,建立跟本尊佛菩薩親密無話不談的關係:
皈依學處越是守得非常地清淨,跟本尊佛菩薩的關係越是如同師生、母子般,關係親密,彼此之間無話不談。不同於世人多數談論食衣住行等生活細節,作為佛弟子,會跟本尊佛菩薩討論經典內容,關懷有情等跟聖教相關的主題。因此,為了不讓佛菩薩擔心我們,凡事要先啟白,棄捨自己做主,不啟白的心態。
3. 觀察自心,發現不啟白的各種邪宗:
我們不想啟白,是因為內心有種種邪宗。我們常常認為師長離自己太遠,問不到,沒耐心想馬上得到回應,或者怕師長太忙太累不想問。事實上,師長都主動衝向我們,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啓白。有時候我們不想啟白是存著偷心、愛面子或太信任自己,深怕啟白後,原本的計劃會被砍掉。如果我們不啟白就自行去做,不但得不到師長加持,他們反而因為要幫我們善後而更累。想要改善現況、求進步,就要開始學會啟白。
4. 因為心續中沒有,更要養成啟白的習慣:
因為我們心續裡面原本沒有這種習慣,所以要特別地去努力,把啟白的習慣培養出來。假如家裡有小佛堂,可以對著最喜歡的佛菩薩聖像,或者師父、老師法照,就啟白了:弟子某某最近想要做什麼,祈請老師的加持!如果那個計劃夾雜了很多個人私利或偷心,啟白的時候,自己也會比較清醒,也許就收起偷心,講不出口,不做了。對師長佛菩薩啟白必須勤加練習,並養成習慣。
5. 把一切身語意貢獻給師長,坦然接受善知識的引導:
祖師佛菩薩的示現,非常值得我們後學的人追隨。阿底峽尊者有圓滿能力造論,還要啟問本尊;孔夫子是入太廟每事問;老師也示現凡事啟白師長,也經歷過計劃不被師父所開許而放棄。這都是要教導我們,看似外相上的不自在,其實會換得後來的更大的自由。所以把一切身語意貢獻給師長,不要給自己空間和餘地,多多啟白上師三寶本尊,沿著聖者的足跡,邁出非常堅穩非常踏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