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耐心學法了解主次,依據主體計劃一天

1. 以喻說明主從關係,道之正體道之支分:
為了成佛,經典上一切的道理我們都必須通達。但修道的內容很多,有的是道的主體,有的是道的支分,因此一定要區分主從關係。對此,師父以樹和吃飯為喻,幫助我們理解主副的概念。讓我們知道,世出世間一切事情都有主從、次第、層次之分,沒有一個例外。

2. 先學《廣論》建立總體概念,後學五大論深入教理:
學習論典一定要把握好主次,否則可能落於文字的思辨,而無法作為修行的指導。因此師長引導我們先學習《廣論》,建立以上士道為主幹,共下士、共中士二道為其支分的總體概念,然後學習五大論時,才能找到更多的教理依據及更詳細的實踐方法。比如,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等量論主要幫助深入了解理路、名相;《現觀》是講從菩薩到成佛的內涵;《中論》等主要在討論毘缽舍那等空性部分;《俱舍》則廣泛地辨析名相;《戒論》把戒學化為行持。

3. 師長具語功德善說法,以身教教導弟子調心:
師父講法時,語言簡練卻又詳盡,內容層次雖多卻很有條理、不龐雜,讓我們很容易在內心現起義共相,趣入法義。比如,他以樹為喻,希望我們能耐心學習、區分清楚佛法的主次;除了語功德之外,面對整理行李、打掃衛生到大寮做飯菜等瑣事,師長也以身教示範,教導我們如何掌握主次,定位分明,善加運用時間、空間與工具;在修行上,師長也會教導弟子們用不同的技巧來對付內心煩惱。

4. 用道次第、主副的概念計劃安排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們的思路不是太簡單,就是太複雜,失去中道。但學教理的過程,必須沿著道次第,慢慢找出生活中的主體和枝杈。如果發希求後世之心,就應以持戒為本;如果發出離輪迴之心,就應好好修戒定慧;如果發大乘心,希求一切智智,就應特別在意願心、行心的持守,主體非常明確。如果我們能把握好每一天最主要的主體,日積月累就累積成一生,進而影響到下一生,乃至無限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