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分析利害勤修利他,依師聞法接受委屈

1. 分析利害饒益眾生,由道智成辦世間利 :
「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菩薩在饒益眾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思惟利他的勝利和不利他的禍患。比如說,利他可以成就我們的報身報土、削弱我愛執、去除所知障、增強我們的能力、朋友變多等。而不利他則會遭遇遇境退縮、退失大乘發心、孤獨、朋友變少等種種過患。

2. 對境時,理路常常抵不過感受:
只有抉擇清楚利害,才不至於因小失大。但我們的問題是,理論上抉擇得很清楚,但對境時,眼前的困難和苦受就是如此真實強烈,讓我們舉步維艱;而美好的無生法忍、報身報土等境界卻遙不可及。這時就要請益善師善友,依靠善知識的引導來超越困境。

3. 殷重祈求,眼前的困難就會變小:
善知識在各種場合都強調祈求的重要性,佛弟子面對困難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祈求。佛菩薩外支已成,具有從一切苦難中救護眾生的能力。透過殷重的祈求,我們就能感得諸佛菩薩的加持與救護,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眼前的困難就變小了。另外,透過聞法、誦經、聽讚頌等,讓心專注於佛菩薩的教言,也可以讓我們的心鬆綁。

4. 思惟業果和空性,能直接解套痛苦:
此外,思惟空性和業果都是煩惱的正對治,是讓心能夠真正鬆綁的方法。所謂空性或者無自性,就是指萬法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本性。若對空性思惟、串習得力,想到「無自性」三個字,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信解空性的基礎和前提就是思惟業果,透過多看因果故事,學習業果的道理,能從內心承認「境界上的問題都有我一份過失」,心就容易從痛苦中抽離。

5. 透過利他,增強接受困難的能力和韌性:
我們對境之所以過不去,往往是因為內心執著在某個點上,無法放下。這時候若能去幫助他人,就可以轉移注意力,放鬆內心,思惟就會比較靈動。同時,透過練習利他,能力得到增強,我們就能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對法的體會和理解也加深了,利他之心也進一步增長……如此不斷輾轉增上,我們接受困難的能力和韌性不斷得到加強,大乘之路就會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