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菩薩發心利眾生,破除對立走大乘

1.《般若經》概念雖簡單,內涵深邃須專注聽:
《勝者母》,就是《般若經》上說,「以諸菩薩應當發起一切道,應當了知一切道,謂所有聲聞道,所有獨覺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諸道亦應圓滿,亦應成辦諸道所作。」對於這一段經文的真正意涵,如果不專注聽,很難深入。即便以為自己能夠認同,可能也更多是落於知識性、字面上的理解,並沒有真正結合心續,沒有看到自己的現行與疑問。

2. 不知道什麼叫大,就會把大小乘對立起來:
大乘人因為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所以要學習一切法藏,包括小乘的學習方法和所緣的法類。但有人卻認為,「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不了知大乘與小乘在屬性上並不違背,並且大乘一定可以包容小乘。不知道什麼叫大,就會把小乘與大乘完全對立起來。

3. 不拿掉對立情緒,就不可能是大乘發心:
從理論層面上,我們認為自己願意發心解決一切人的問題,不存在對立的狀況。但實際從身心上面去觀察的話,不要說法界一切有情,就是眼前這個看不順眼的人,我們都很難不對立,更別提包容和饒益。如果不把這種對立、排斥的心拿掉,在因上就已經遠離大乘的發心了。所以對境時要檢查自己,是否真的發心想要解决所有人的問題。

4. 遍學三乘有次第,大乘發心是先導:
大乘人一定要學習小乘,但從次第上看,因為我們的小乘習性很重,如果不強調發心、練習發心,很有可能隨順自己的習性直接趣入、契證小乘果位。所以善知識非常善巧地引導我們,從一開始就提策我們想要利益眾生的心,在發心之後,再漸次引導我們遍學、遍行各道相應的內涵,最終導入大乘,而不是一上手就直接趣入小乘法類的學習。

5. 跟隨師長學發心,為大乘道種正因:
大乘之所以為大,是從目的性來分析的。也就是說,我們內心是真實地想要解決一切人的問題,而不是自我安立自己是大乘人。對我們而言,一開始要緣一切人發心,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我們可以在當下的緣起上,跟著師長慢慢練習發心。在擴大心量的過程中,要常常檢查自己對境可能出現的與小乘、與他人對立的狀況,為大乘道種下清淨的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