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依師學習認清因果,抉擇正因細緻行持

1. 細緻行持時,做任何事必定認識因果:
在修學佛法裡,一個是種一點根,就像畫一個圖一樣,起個草稿,反正馬馬虎虎大概有個籠統概念就行。進一步你真正行持的時候非常細緻,一點都不能錯。所以真正講修持的時候,做任何事情必定認識因、果,或者說業感緣起,或者是說中道,如此因,感如此果;反過來說,你要得到這樣的果,必定要這樣的因。現在你說你大乘人不要學習小乘的話,你這個因是做錯了,所以他這個地方用那個字──相違「因」。

2. 初修行時,即需認識業感緣起:
為什麼要有個相違「因」?為了解釋這個相違因,師父闡述了一個草圖和一個精細的建設圖紙。在草圖的時候,你馬馬虎虎大概畫個意象就可以了,可是真正要去行持的話,就涉及到佛法「講修持的時候」,「做任何事情必定」認識因、果,或者說業感緣起,或者是中道,如是因,感如是果。真正開始修行的時候就是「任何事情必定認識因、果」。

3. 忽略因果正見,無法找對原因:
做任何事情我們會想認識因果嗎?我們也會找個原因對不對?找個原因跟別人吵,我認為就是因為你錯了,所以我要說你。我們就是這樣找原因的。我們找的是因果嗎?我們找的是看起來是那樣的東西。不會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認識因果、認識業感緣起──因果見,業果見。這件事是會被忽略的。

4. 依表象或想像行事,缺少業果見意樂的現行:
我們真正講修行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首先是不會想要認識因果;然後想要認識因果的時候也認識不清楚,多半都會迷惑於表面上的現象──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或者道聽途說的;甚至有的人也不是要靠眼睛看到的、也不是要耳朵聽到,他就自己想一想覺得大概就是這樣了,然後就根據自己的想像去處理問題。所以根本沒有「任何事情一定要認識因、果」,這樣的一個意樂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