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如理作意恭敬聞法,廣學一切利益有情

1. 修成佛因須聽法,發心速疾得遍智:
凡夫的理解很局限,所知範圍狹小甚至顛倒;唯有堪稱一切遍智的佛陀能了知一切。我們渴求成就一切遍智的佛果,就應修成佛的因,而因需要聽法。故聞法前應再再提策「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希望以速疾成就正遍智的意樂來聽聞大乘教法。

2. 真正的大乘菩薩善巧廣攝一切有情:
菩薩必須普遍、平等地攝受各類有情,也必須遍學一切法藏,不能偏執部分,否則就與大乘發心相違,也與「通達一切聖教」相違。所學不圓滿,所利益的眾生也不圓滿,就不可能成就大乘佛果。當初師父開始宣講《廣論》,為了廣攝、度化一切有情,慈悲因應他們不同的根器與喜好,從佛法的角度推廣有機、儒學,善巧接引眾生,正體現了大乘菩薩遍學一切以度化不同根機眾生的悲心與善巧。

3. 仁波切與老師思考點的差別:
針對仁波切的立宗:「如果你不去學習劣乘法藏的話,只能攝受大乘人」,「不能攝受小乘呀!小乘的法你沒學,怎麼救度他呢?」老師提出「不去學習劣乘法藏的話,實際上是不能攝受大乘人。」仁波切與老師的思考點看似有差別,事實上是他們強調的重點不同。仁波切強調一開始進入大乘很重要,不需要入聲聞道再轉大乘,而老師強調「不學小乘」無法進入大乘。

4. 以淨信心聞法義,恭敬希求得利益:
仁波切和老師,或是祖師之間的討論,表面上看似有不相順之處,事實上他們是從不同背景,或是不同的角度來思考的,並且他們都是具力業門。因此,在聽聞、學習殊勝境的討論時,必須修皈依,注意自己的淨信心,謹慎作意,試著整合師長們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千萬不要分判誰高誰低、誰對誰錯。能持以恭敬心、希求心來聽聞學習,才能得大福報。

5. 希求堪成法器,謙虛恭敬求法:
要希求成為聞思的法器,不僅要有善知識的攝受,自己也要啟問《般若》。在和師長討論辨析的過程,要效學老師和仁波切的謙虛功德,認真聆聽、理解對方的角度,釐清、確認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確。能夠如此來回仔細聆聽、確認、辨析,最後就能明白其中細緻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