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發願廣學種正因,如理依師走大乘

1. 所有佛的教法統統包含在成佛的大路中:
作為凡夫,我們無法了解佛陀引導眾生的善巧方便與密意,但透過學習《法華經》及《廣論》等經論,我們可以明白:佛陀根據有情不同的根機、意樂,引導有情趣向不同的道路,但最終都會導向大乘,成就佛果。即便暫時安置於小乘涅槃,也還是要回小向大。所以,大小乘一切的法都是成佛的支分,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包含在成佛的那條大路中。

2. 由於喜好和看法,現行容易偏失:
即便見解上可以成立:「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但是我們的看法和現行大多不符順大乘道。比如,看法上,覺得某些法類比較重要,某些法類不太重要。習慣上,偏好獨自寂靜,不喜廣大行持;或者樂於承事大眾,不願聞思用功等。這樣的看法與現行,很容易導致我們在面對佛法時挑三揀四,「學這個、不學那個;這個也不要,那個怎麼樣。」

3. 切莫用自己的看法與習慣判斷佛法:
更加糟糕的是,我們常常用自己的看法與習慣判斷佛法,尤其是在自己覺得特別權威、特別有經驗的方面,我們更容易妄下判斷,認為對方修學的不是究竟的佛法。但事實上,這些都是佛陀以頭目腦髓換來的法類,全部都攝入成佛的大乘道支分中。我們看不到對方的動機與緣起,就妄下評判,很容易造下謗法罪,因地上就走偏了。

4. 如理依止善知識,才能校正自己的偏向:
因地裡想要不偏,就一定要如理依止善知識,以善知識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聞思與承擔。善知識引導什麼法類,我們就學習什麼法類;善知識歡喜我們做怎樣的承擔,我們就努力踐行,對自己欠缺的地方就要想辦法補足。善知識是一切善樂與功德的根本,我們能如理依止善知識,不斷啟白、來回確認,才能校正自己的偏向,把內心的挑三揀四降到最低。

5. 能力不夠,更要發願廣學並隨喜他人:
即便內心的挑三揀四降到最低,我們也沒有能力馬上做到一口氣廣學一切。這時不能因為能力不足就放棄,而要在內心殷重發願廣學一切,先設定目標,然後找到自己的下腳處,依照次第漸次升進並堅持到底。自己發願廣學的同時,對他人所學的部分也要努力修隨喜,從而在因地當中種下遍學一切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