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證三乘五道是階梯式的,不能跳級修成:
*「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
* 大小乘各有五道。這裡指的是上上乘的三乘五道。「要想得到上上乘的,比如說從資糧道、加行道,乃至到無學道這些,一定要下下乘道的功德種類,必須完具。」它是一個階梯式的,不可以跳過底下的直接去取證上面的三乘五道。
2. 無論善根怎樣,都應從最初的道次第起修:
「對於道次第來說,無論你有怎樣的善根,宗大師都希望我們從最初的道次第起修。如果你有根基的話,很快就修出來了;如果基礎很差的話,那要花費時間長一點。這就避免你自己自判失誤,本來是底下沒有的,你認為『我全有了』,然後你就從上面去。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梯子,你沒有下面,上面是不會出現的。」
3. 佛陀的教言是次第井然、很嚴謹的道次:
「對於這一段的聞思的要點,我比較希望大家能夠去了解『只有少分的開遮不一樣』,⋯⋯一律你要想走後面那些門,要從前廳的門進去,否則達不到後面的那些大門所開出的那些,你看不到遠景的。這是一個次第井然、很嚴謹的一個道次。」
4. 道次第修持嚴謹,須沿著經典出覺受:
「道次第的修持也是很嚴謹的,不是從我感覺怎樣、我感覺怎樣──沒有學過或者教理不太熟的人,多半都很在意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們從感覺上去驗證佛法,而不是從經典上所詮釋的這些量,或者一位真正的善知識他告訴你要怎麼修。很多人是由自我的經驗開始的,由自我的經驗去反過來驗證經典。這樣是非常誇張的!因為一定是沿著經典出覺受。」
5. 跟隨善知識反覆聽聞,很嚴格地依教修行:
「師父說:『什麼是業呢?你的感受就顯現了業』,忽略感受也是不能修行的。那感受能作依據否?不對的感受不能作依據,對的是可以的。所以這裡邊會涉及到我們修行者對自己感受上的東西的一個謹慎態度──很嚴格地依著教典修行,也是非常非常不能含糊地、非常精確地要了解經典的內義。要想精確的話,一定要跟隨善知識反覆地聽聞諸大教典,抉擇開遮不同,乃至真正的道次是怎麼樣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