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直面自心的轉念實驗

1. 對同樣的境有不同反應的原因在因種:
「為什麼你同樣的情況會有這樣?就是你心裡這個狀態。那麼你們了解了這個呢,平常的時候,你碰見一件事情一定有對這件事情的反應,請問這個事情的反應是突然而來的,還是以前先有的因種啊?『種子』,就是你的因地。」

2. 心裡的想法,決定對境的反應:
「遇到了同樣的事情之後,這個人不是會有同樣的反應。那麼造成他對同樣的境不同反應的原因是在哪兒呢?就是在他之前想什麼了。他之前如果想:『 這個事情不好、不好、不好!』遇到這個事情之後,他就會很不高興。如果他之前想:『這個人很好、很好!我很感恩他。』遇到這個人就會笑臉相迎。」

3. 先觀察對境的反應,才能琢磨為何如此反應:
「同樣的狀況會導致不一樣的反應的原因是在心裡。……我們碰到一個事情一定會有對這件事情的反應,然後去觀察一下:首先我們得知道我們對事情肯定是有反應,但是是什麼反應?知道自己是什麼反應之後,接著才能夠請問:這件事情的反應是突然而來的,還是從哪兒來的?你才會琢磨自己的反應從哪兒來的。」

4. 平常對境觀察,認知自己種下不喜、排斥的因種:
要了解遇境有不同反應的原因,平常的時候就要觀察。「要長時間地追蹤自己的一個習氣――對到同樣的境,你會發現對到同樣的人內心裡那種排斥感,遇到他之後就有這種排斥感,或者不歡喜。……你為什麼對這個人心裡會不舒服,這個反應不是突然而來的,而是來自於我們以前先有的因種。」

5. 依煩惱的因種所造的業,皆被惡業所攝:
我們平常的因種都是在煩惱。「我們的因種為什麼都是煩惱?比如說非貪即瞋,或者愚癡。如果我們沒有對三界發起厭離心,沒有希求於無上菩提的話,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甚至局限於沒有後世這樣的邪見中。就算決定有後世,真正對境就為希求來世而發心的這樣的事情,是不是也不多呢?那不多的話,就只剩下一種了,就是為了維繫現法的快樂、避開現法的苦受而去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統統被惡業所攝、統統被會墮落的所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