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觀心覺了其套路,大力扭轉改習氣

1. 認識自心的層次:
業的中心在於心念,所以常觀內心非常重要。依據本講可粗略把觀心歸納成六個層次:其一,認識自心的狀態;其二,知道自己對境時一定有反應,清楚自己是何反應;其三,知道「這個反應不是突然而來的,而是來自於我們以前先有的因種。」其四,觀察、認識「平常我們因種都是在煩惱」,所做一切幾乎「就是為了維繫現法的快樂、避開現法的苦受」;其五,認識此反應背後的煩惱;其六,觀察有沒有把此習氣帶到學佛當中。

2. 多方面觀察內心,輾轉增進學佛深度、廣度:
此外,也可以在對境發現習氣顯現時,依照上述觀心次第逆推。比如,看到自己的習氣後,盡力辨識此習氣背後的煩惱;進而觀察到自心平常都為煩惱所縛,種的都是煩惱的因種,而現在對境的反應便源自此前的煩惱因種;然後觀察這一類的煩惱會讓自己對境時產生怎樣的反應,這一反應背後又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如此輾轉往復持續用功,就能增進學佛的深度和廣度。

3. 從最粗猛的煩惱下手,列清單記錄對境反應:
但是,首先我們不一定知道自己對境一定會有反應,也不知道自己是何反應;其次看不到習氣、不認識煩惱,更不了解自心運轉的模式。所以可以從最粗猛、最易觀察到的煩惱下手,比如那些讓自己感覺如鯁在喉的事情,用列清單的方式把自己的反應記錄下來。靜下來的時候看看這個記錄,慢慢發現其規律,接下來就能針對它總結出相應的反應及方向。

4. 善知識對我們的了解最為深刻、透徹:
透過列清單或者師長傳授的其他方法,我們可以觀察到內心的一些煩惱和習氣。但要把這種練習安立為親近善知識的前行,不應因此而生憍慢,更不能認為自己能清楚了解自己、指導自己修行。因為「最了解我們的是善知識,而且有可能他引導你不是一生了,他對你看得透透的,什麼都知道!」唯有依靠善知識的指導,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煩惱、對治煩惱。

5. 重複聽聞突破因種影響,深入法義:
「平常我們因種都是在煩惱」,但每個人的煩惱不同,導致面對同樣一個境界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在聽聞時也是如此,以前面對師長開示所種下的因種,會影響我們當下的學習和受用的程度。受自己業力、煩惱的限制,我們無法對師長的開示「如瓶注瓶」地領納,但透過重複聽聞,我們就有可能穿越種種先入為主的看法以及自己不正確的理解,一步步深入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