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不迷於妄情妄見,肯心向道自淨化他

1.時時以佛法的標準反觀自心:
當他人直指我們的問題時,我們多是馬上辯解,甚至與對方爭執。但師父卻立刻非常認真地反省,感謝對方「一語提醒了自己的大毛病。」善知識示現的是,在未出輪迴之前,時時都非常認真地用佛法的標準、廣論的內涵反觀自心、校對自己。對此,我們亦應用心效學。

2. 所言依止力,必先深明四諦:
因怖畏惡趣苦而尋求庇護,是下士道的皈依;因怖畏輪迴苦而希求自身解脫,是中士道的皈依;因不忍眾生苦,希望帶一切如母有情解脫生死,就是上士道的皈依。其中下士道希求人天果報的皈依並不究竟,因為只要煩惱續流未斷,就必須在五道中流轉!所以真正佛法的皈依,是從中士道開始的,即師父在日記裡提到的:「所言依止力,必先深明四諦」。

3. 知世間之苦、空、無常:
苦集滅道四諦,首先是知苦,知苦方能知出離。輪迴的真相就是苦空無常,但我們卻顛倒地執為常樂我淨。其中,「以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而無常又分粗與細,粗無常就是死無常,死亡隨時可能降臨,但我們卻終執不死方面;細無常就是念念都在流轉,因此由因緣和合的萬法也是刹那遷變,不離行苦。對此若不知曉,就會以苦為樂,起久住現法之心。

4. 知四大、五蘊之虛誑顛倒:
不僅外在的器世界是無常的,乃至組成我們根身的四大、五蘊也都是因緣聚合而成,是虛誑顛倒、無法久住的。但我們若執其為常,就會被現世安樂的表像迷惑,耽著其間,由煩惱推動,為這個虛誑的五蘊身造下種種罪業,招致無邊痛苦。所以要想真正離苦得樂,就要識罪福業因。

5. 一心仰皈三寶,直如死囚求救:
識罪福業因,斷除輪迴惑業,方能切斷痛苦的根本。而三界中,唯有佛陀深刻地講解了業果見和空性見,由是一心仰皈三寶,尋求解脫。皈依的量要到什麼程度?應如《六十正理論釋》云:「處於無常熾然大火三地之中,如入火宅決欲超出。」又云:「如囚欲脫獄」等。「庶幾不為妄情俗塵所牽,不為『如似而非』的妄見所惑」,能不為惑、不被牽,方能肯心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