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握正知見,便能「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本講中,師長指出我們很多顛倒的認知。首先,學佛多年,我們理論上承許能夠成就一切遍知,但對境時卻更偏向於認為學海無涯,自己不可能遍學一切。但宗大師明確指出,只要「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然後「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然後就是「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2. 獲得正知見比修行還難:
其次,我們認為修行很難,因為修行「天天要調伏煩惱、要向內調伏」;尤其是與人發生衝突的時候,還要逆著自己的習氣,不能起瞋心,更不能回擊傷害別人。但師長指出,得到正知見比修行還難。對此若能形成定解,修行就會事半功倍。否則,就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貌似」修行的行為中,而忽略對正知見的追尋,導致實修時無法可修,一生修學終成過失。
3. 沿著正知見持續用功,一生受用不盡:
從師長處得到正知見之後,還要「一直憶念,憶念它令增長,然後再精進、再增長」,一直沿著它持續地用功下去,這樣就能一生受用不盡。否則就會「得到的修持的力量時間非常短、攝心的力量非常短」。
4. 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我們的另一個誤解是覺得學佛很容易,但成佛卻要三大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因此初心不難成佛難。但事實上,從無限生命的角度來看,此生能順利值遇圓滿的師長和教法,是師長三寶無量劫努力攝受我們的結果。否則,值遇任何佛法已如「百年盲龜遇浮木」般難得,更何況圓滿清淨的道次第。因此《華嚴經疏》云:「發心究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初心難。」
5. 死盡偷心,勤修依止法:
發起初心比究竟成佛難,而得到「初心要靠正知見;正知見要靠善知識;善知識非常非常地難遇――這涉及到一個修行者如何能遇到一個清淨圓滿的善知識。」所以最難的是自己要具備弟子相,修好依止法。依止法是佛道的起始點,是道次第的根本,若能善巧依止法,「那趣入成佛如探囊取物」。因此必須放下自己的偏好,死盡偷心,不要把功夫撒到別處去,認準依師之路老實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