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生命中的奇蹟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創造生命中的奇蹟

         小時候對媽媽的印象之一是「媽媽不燒飯」。媽媽結婚時自己創業,很小的時候,媽媽經營的藥房人來人往,店面裡外雇有好幾位助手幫忙,家裡燒飯輪不到媽媽。開始上小學時,爸爸已有時間支援廚房的工作。爸爸廚藝精湛,到餐館聞過、嚐過的美食,回家就可以變出來讓我們驚艷!所以媽媽除了在關店門後,偶爾煮麵線當宵夜之外,由她本人燒飯的必要性完全不存在。等我們再長大些,燒飯變成我們這幾個孩子的工作,媽媽繼續經營事業,燒飯仍舊輪不到她。大學時某個週末回家,午餐時間,媽媽拎了一袋冷凍水餃走到房門口來問我該怎麼煮,我目瞪口呆驚訝不已,反問媽媽:「為什麼會有女人結婚20年了,連冷凍水餃都不會煮?」現在想來真的很慚愧!

        媽媽的生命在五十來歲時,加入廣論研討班後有了巨大的轉變!媽媽對義工參與有一股頂級的狂熱,房間一角永遠有一袋行李,等著陪她隨時出發到鳳山寺或大悲精舍。義工的學習心得開始成為媽媽最常與我分享的話題,內容從課堂上的研討、同行的關懷互動、義工承擔職責的細節,到突發狀況時法師現場的教授,無一不精采豐富。在那個北美還是邊地,多年都見不到法師身影的年代,媽媽細緻的分享等同輸送珍貴的氧氣。有一年甚至還帶來一本「鳳山寺大寮工作手冊」,現在應可列為典藏版了吧。

        後來媽媽為了我們,忍痛暫時割捨在台灣的學習,固定每年在美國居留半年。有幸與媽媽晨昏共處,我猛然驚覺心中媽媽的印象已經完全翻盤!她不僅對廚房裡的工作瞭若指掌,若承擔一個七天、兩千人的營隊,媽媽對大寮飯頭組(寺院裡廚房負責煮飯的組別)的規劃功力已然是專家。早餐、午餐的主食該怎麼安排?如何蒸饅頭、包子,如何煮稀飯、乾飯?男眾跟女眾的飯量如何估量,飯怎麼打?主食的份量不夠該怎麼辦?主食準備的過多又要怎麼辦?營隊護持過程中,飯頭組出過怎樣的差錯?如何避免飯燒焦?萬一燒焦了怎麼處理?如何避免飯夾生?夾生時怎麼辦?媽媽如數家珍地分享著她點點滴滴的學習經歷,及典座法師的肯定:「大悲精舍真的培養出了妳這個飯頭!」我在一旁再次目瞪口呆,但這回的目瞪口呆是「難以置信」。

         2014年二月的最後一天,媽媽在長途電話上告訴我,她到醫院去做了例行檢查,醫生發現她肺部的X 光片有許多白點,要她進一步做斷層掃描。隔了大概一周,媽媽又告訴我,醫生說她是癌症末期,還有一個月的生命!生命中最後的一個月,媽媽選擇持續學習。她天天在家繼續所有定課,包括供燈、誦《大般若經》、拜三十五佛懺,上線和我讀全廣,固定去上她就要圓滿的備覽班等等。媽媽交代我們,所有同行善友們送給她的醫藥費,親戚來探望給她的紅包,統統都要積攢起來供養師父的志業。

        當我回到媽媽身邊時,已是三月的最後一天,進家門時是清晨六點。媽媽聽完我簡單的報告後很肯定地說,關鍵不是接受治療與否,關鍵是有無掌握生命宗旨。媽媽引述了 師父的教授──「有宗旨,做什麼都對;沒宗旨,做什麼都錯!」。換言之,只要有宗旨,不治療也對;萬一沒宗旨,接受治療也錯。明智犀利的珍貴教理,透由媽媽生命的傳遞,在我心上雕出無比深刻的印記!那幾天每當有訪客來探,媽媽在體力許可下,都會笑咪咪地告訴對方:「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病人」,因為師父老師無時無刻不在她的身旁眷顧陪伴!陪她搭出租車到醫院抽積水,她利用短暫的時間肯定駕駛先生的服務,還在下車前叮囑我小費要多付,令駕駛先生非常歡喜。最後那一週的用餐時間,媽媽把家族長輩、父親、乃至我們晚輩的善行細細述說了一番。這份待人著想、愛語利他、觀功念恩的身教,貫穿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成為我生命中無比璀璨的珍寶!

        每每在聽聞 師父對於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引導,以及老師叮嚀的「認真學廣論、歡喜學廣論、堅持學廣論」的教授時,腦海中跳出的往往就是「媽媽樂學、善學、堅持學」的生命畫面。就如最近廣海明月303講中,老師提到的「堪能」,善學的媽媽不僅柔軟了自心,全然接納師長的教導、翻轉了自己的生命,更令我對「學習」這個課題,生出由衷的讚嘆、禮敬與不共的信心!善於追隨智者學習,能夠成就的境界,多麼令人嚮往啊!感恩師長的引導,感恩母親的身教。但願自己堅持歡喜、堅持學習,直到好學的心迸發出光明,成就最圓滿的生命狀態!

紐約 陳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