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88 學習重點—圓滿德相發心的差別 (2025/01/29)

1. 發心與圓滿一切德相發心: *《廣論》:「又前所說初二發心,曾未見說慈悲所引,諸餘經論亦多僅說見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發心。又說誓願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發心。故此二中,雖一一分亦應預入發心之數。」 *「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僅見利他必須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猶非滿足,即於自利,亦見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棄捨利他,亦須為求利益他故,《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在〈廣海明月0388 學習重點—圓滿德相發心的差別 (2025/01/29)〉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廣海明月0387 學習重點—圓滿德相發心一定要先學小乘法藏 (2025/01/28)

1. 決定種姓的大乘行者,直接趣入大乘道: *「一般來說,決定種姓的大乘行者,一定不會先趣入小乘道,再趣入大乘道,而是直接趣入大乘道,成為菩薩。雖然沒有趣入小乘道就直接趣入大乘道,但是一定是透過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次第,才能發起菩提心,成為菩薩。」 *仁波切說:「也有一開始是大乘種姓的有情,沒有先學習小乘教典而直接進入大乘道的。」

在〈廣海明月0387 學習重點—圓滿德相發心一定要先學小乘法藏 (2025/01/28)〉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廣海明月0386 學習重點—初發心,就直趣大乘 (2025/01/27)

1. 不學小乘法,無法證得一切聖教無違: *「『故有說云:「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是相違因。』有人認為自己是大乘人,不應該學習小乘的法藏,這種說法是相違因;這種人覺得自己是大乘人,所以不學習聲聞道,因此沒有完全了達聲聞道,就沒法證得『一切聖教無違』。」 *「既然不學習聲聞道,就不了解聲聞道;不了解聲聞道,即使自認為是菩薩,也只能說明不是菩薩。」

在〈廣海明月0386 學習重點—初發心,就直趣大乘 (2025/01/27)〉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請轉法輪支〉03:一切圍繞根本上師,請法適時令師歡喜 (2025/01/26)

1. 當自己跟師長的想法不一樣時,應如何行: 當年老師想找一位藏文老師,請益師父的時候也非常高興。 等藏文師資到了以後,老師再次請益師父和仁波切,師長們卻示現因為口音的考量而不同意。 老師如理依師,即便一切都準備就緒將開始了、縱使非常為難,也願意聽話暫停 。

在〈〈請轉法輪支〉03:一切圍繞根本上師,請法適時令師歡喜 (2025/01/26)〉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廣海明月0381-0385 學習重點—大乘目的是解決一切人的問題 (2025/01/25)

0381.覺察對境的第一反應: * 沒有受用佛法,第一反應「就是沒有向內觀察——沒有觀察那個狀態,然後我們相續裡那種很猛烈的、像洪水猛獸這樣的一個狀態就直接出來了,對境不觀察。請問:原始反應是什麼?就是保護自己,自己有道理。」 *「學習佛法要聽聞,聽聞沒有病者想,佛法就不會成為療煩惱病的藥。」 *「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聽到別人說什麼,或者外境有什麼動靜,我們要調整的是我們的第一反應,要修鍊!」

在〈廣海明月0381-0385 學習重點—大乘目的是解決一切人的問題 (2025/01/25)〉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