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成長

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餐桌上的成長

居家避疫三週後忽然發現,最令我懼怕的不是日日攀升的死亡或確診案例,而是定時要出餐的壓力。每天在工作及視訊會議間疲於奔命,腦海裡盤旋的大問號居然是「再來要煮什麼?」「下一餐要吃什麼?」全家都不能出門,沒有外帶、上館子可以彈性救命,捉襟見肘無計可施的窘相忽然感覺格外窒息。觀察了一下,自己燒飯大約兩週就把會做的餐食輪過一回,然後就,呃,不知所措地「掛了」!猶有甚者,兩個孩子愛吃與拒吃的項目不一致,討好哥哥的會令弟弟哀嘆,讓弟弟開心的會引來哥哥的抗議,可是我既不能罷工更不能離家出走,天啊怎麼會這樣!

狼狽掙扎中師長的教導浮現在腦海裡,把心靜下來一一檢視。首先要肯定孩子:其實他們是很挺媽媽的,不然不會一直乖乖在家用餐,並坦誠地提出建議想法。接下來問自己:燒來煮去到底為了什麼目的?認真想想,除了最基本的營養健康,我更希望這是一份善業的累積:燒飯者造了善,用餐者接收到善,雙方能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傾聽、支援與關愛。想通透了就開始在心態與作法上略事調整。

首先是改變認知讓自己先減壓:不用把自己打造成百分百的鐵金剛。適度求援,邀請先生孩子參與三餐的準備,不論他們提供什麼選項都肯定感謝。沒時間煮、大家都得吃泡麵不等於世界末日降臨,沒必要自責潰堤。特別感謝有整箱里仁泡麵當定心丸!理念依據:累積、維持自他的歡喜心!

其次是適度重複地提醒孩子選食物標準 ── 要吃食物,少吃「食品」:「請先吃新鮮蔬果。請先吃新鮮蔬果。請先吃新鮮蔬果!」很重要所以說三遍;不要一伸手就是洋芋片、蘇打餅、巧克力!好好享用、感恩有機農夫種出的美味,也別忘記一般零食的包裝會產生垃圾。理念依據:護生淨塑。

再來,每天至少有一餐全家聚在餐桌見面:極度不喜家人各自端著盤子面對螢幕用餐,然而也發現這點很難避免!沒關係,至少要求晚餐餐桌見面。然而自己上課的夜晚也挺挑戰的,所以在時間上微調,有努力比沒努力好。理念依據:跟人互動、跟人學。

另一個課題就是讓家人從食物中感受到關愛。因為個人喜好很難掌控,所以得詢問傾聽。燒飯前先預告、溝通、互動,順應民意但也適度表達現況及想法。進入暑假後終於慢慢有點起色,最近的經驗顯示還有巨大的改善空間,但是無論如何終於啟程上路了!下面是幾則突破的摘記。

其一
晚餐本想做炒米粉,弟弟一聽就歡呼,哥哥一聽就變臉。試圖跟哥哥勸說,卻只換來抗議,只好再去軟言勸說弟弟,請弟弟同意換成炒麵,幸好弟弟爽快答應。在廚房奮戰時憶念著法師的口訣教授:「什麼最好吃?他能體會到你對他的關心就好吃!」「我們常常活在對彼此的誤會裡。」還有關愛教育裡老師說的,「你不用把自己塑造成百分之百的強者」,決定在餐桌上表白:「我有困難需要幫忙 ─ 燒飯前要做民調,有調查結果依舊吃力不討好,一不小心還是會結仇,風險實在太高!欸我很認真煮了喔拜託。」說畢先生跟哥哥都沉默著,一個專心盛麵,另一個認真吃麵,弟弟則瞄我一眼然後伸出大拇指比了讚。全家把一鍋炒麵幾乎掃光!謝謝師長教導,讓自己不會日日淹沒在柴米油鹽中,重複著誤會下壯烈犧牲的悲慘戲碼。

其二
上週領的菜裡有弟弟愛吃但哥哥拒絕的茄子,所以晚上決定再做一回三杯料理 ── 除了茄子,有機九層塔,還有里仁的猴頭菇及素排骨。民調後哥哥同意會吃茄子以外的菜,弟弟也表示歡迎三杯料理。想不到晚餐桌上弟弟質疑了:「那個黑黑的是什麼? …… 排骨? …… 馬麻你忘記我不吃素排骨的嗎?….」什麼?你們真的打算把燒飯婆媽媽的大腦當成你們個別的拒吃資料庫嗎?還好兄弟倆各自挑了自己願意吃的部份下飯,弟弟也收斂多了沒把哥哥愛吃的猴頭菇掃光。想想自己實在反應太過激烈!應該要感謝他們繼續提供教案讓我鍛鍊,也應該隨喜他們不斷的0.01改變。

其三
早上全廣中老師的引導太有畫面,下課後腦袋裡還在上演著老師描繪的步驟:要跟家人討關心卻一直繞來繞去不說明,然後是反駁、翻舊帳、直接徹底的跑題。想想我可不能繼續笨下去。剛好今天打算煮番茄湯,在餐桌上先民調。兩個孩子開始表達意見想法,對於他喜歡我拒絕的食物又免不了爭辯起來。想到老師「不要繞」的教導,找到空隙直接問他們:你們會覺得媽媽煮飯有偏心嗎?謝謝他們異口同聲、快速肯定的「No!」不錯,這樣的反饋是我們共同的0.01。很高興把老師的教言拿來練習!

疫情期間的餐桌廚房是傳達關愛給家人的殿堂,是自己內心飛昇的戰場。祈願師長教言加持澆灌、淬鍊不斷。不論有多少失敗,永遠有奮起的自在!

紐約 陳師姐